首页站内杂志站内信息
文章内容页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 作者:四川作家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4-14 21:47:31
  • 被阅读0
  •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4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诗刊》社承办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出席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座谈会。《诗刊》主编李少君,《诗刊》副主编王冰、霍俊明,中宣部文艺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数十位专家、诗人、读者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讲话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讲话

      张宏森在讲话中指出,《诗刊》自1957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67年的岁月,是一份承载着当代诗歌发展厚重历史和辉煌篇章的重要刊物。《诗刊》的意义又超越了一般性文学刊物的意义,它是窗口、是风向标,我们期待这本刊物能够引领中国诗歌的方向,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诗刊》改版不仅仅只是一份刊物形态的改变,它的办刊思路与方向将产生深远影响。经过认真的研究酝酿和改版以来的探索尝试,《诗刊》有了新的面貌,刊物质量有了明显改观,编辑队伍有了进一步的成长提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清新端正的气息。

      张宏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诗刊》改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新时代诗歌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改版就是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改版就是吐故纳新,正本清源;改版就是再塑诗风,开诗坛生面;改版就是顺应时代之变、传媒之变和诗歌之变,就是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呼,就是守正创新、积极求变、勇蹚新路。《诗刊》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赓续中华千年诗脉的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开创新的工作局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诗歌表达,对新时代的深刻变化予以积极回应,注重诗歌的思想深度、艺术特质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做到诗歌现代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我们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辉煌的诗歌文化、一百多年来的新诗发展,都为新时代诗歌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诗刊》既要面向悠久的传统、鲜活的时代,又要面向未来,开一代诗风,在诗歌史上留下立得住、传得开的作品。要主动进行自我更新,拓展诗歌边界,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进一步强化编读往来,利用全媒体平台推广优秀作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弘扬中国诗歌传统,发挥独特价值作用。

      张宏森强调,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接受人民阅卷,回答诗歌与读者关系的时代课题。《诗刊》要开一代诗风,就要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坚定好诗一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信念和工作导向,自觉接受人民阅卷和大众评判。这就要求诗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创作理念,编辑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发掘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作品要在人民群众的接受和传播中经受检验。在创作、编辑、出版、发行、传播各个环节中,要始终注重人民性、时代性,让诗歌真正走到人民中去。

      张宏森强调,要塑造新时代诗歌发展新格局,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诗刊》的使命就是带头推动当代诗歌创作,优化当下诗歌生态,引领诗歌未来走向。在新时代诗歌发展过程中,在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诗刊》要积极带动广大诗人、其他诗歌报刊社网共同为塑造新时代诗歌发展新格局、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为此,《诗刊》既要行稳致远,又要乘风破浪,敢于做风向标、领头雁,甘于做人梯、铺路石。《诗刊》的全体编辑要内外兼修,不断提高站位,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增强对好诗的敏感度,以发掘优秀诗人和优秀诗作为己任。要悉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各种批评意见,持续提升刊物品质,做到有质量、有气量,有尺度、有温度。

      张宏森强调,诗歌界要加强大团结。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观点,都需要互相借鉴、互相包容,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同界别、不同身份,也需要加强沟通,增进商榷,共同勉励,携手前行。《诗刊》要做博观兼采、有容乃大的示范,也要使自信自强和内敛谦逊互为表里,真正做到文质彬彬、春华秋实。更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诗歌界,更多地支持和激励《诗刊》的工作,激浊扬清,臻于至善。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交流场景,我们要加倍珍惜这个场景中富含的人文情怀,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共同追求并努力做到网络场景下“诗意的栖居”。只要我们抱以最大的善意和真诚的建设性,求同存异、同向发力,就一定会迎来诗歌界“近者悦,远者来”的融洽氛围,也一定会创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瀚景象。希望《诗刊》的全体同志与诗歌界的各位同仁一起,坚守文学的初心,秉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负读者的期待,不断推出具有时代高度、艺术高度、广为传诵的精品力作,用诗歌形象地展现这个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座谈会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少君从刊物栏目设置、选稿标准、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诗刊》改版情况,表示将以改版为契机,不断改革创新,推出更多优秀诗歌作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诗人林莽、《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诗歌评论家唐晓渡、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中华诗词》主编高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等分享了对《诗刊》改版的看法。他们表示,改版后的《诗刊》将两本半月刊合为月刊,顺应了诗歌发展趋势,更加厚重、大气。特别是“第一现场”“长调歌行”“大家阅读”“散文诗萃”“百家诗论”等栏目的新增,使刊物有了更大的覆盖面、包容量,既重视名家、也不薄新人,长诗、短歌、散文诗、古体诗词、译诗等各类作品兼顾。从所刊诗作来看,新版《诗刊》更加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刊发了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生活一线的普通写作者的诗歌作品。这既明确向诗人、读者宣示了刊物面向时代、面向生活、面向人民大众的办刊思路,也引导广大诗歌写作者写出更多接地气、读者喜闻乐见的诗作。这就要求诗人必须深入生活,具有“在锅碗瓢盆中找到交响乐”的能力。与此同时,新版《诗刊》强化了融媒体建设,通过“数字诗界”栏目,精选各个网络平台上的优秀诗作,体现出《诗刊》广寻优秀网络诗人诗作的决心。

      “与《诗刊》在春天惊喜相逢,不得不说,这是上天的眷顾,是生活的恩惠,更是《诗刊》给予每个基层写作者的一个平等的机会。”在座谈会上,河南南阳方城县四里店镇张湾村村民、诗人景淑贞这样说道。她的组诗《弹流水》在《诗刊》2024年第3期刊出。景淑贞说:“经营小卖部,我并没有完整的写作时间,很多的诗都是在顾客的来去之间抽空写成的。所幸,文字有光,诗歌是灯盏,我暗淡下来的日子,被一点点重新照亮。”攀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检修作业区焊工、诗人温馨说:“因为在新版《诗刊》第1期发表作品,我获得了很多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创作出更多冒着热气、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作品。”山东青年诗人辰水表示,在改版后的《诗刊》中,“诗歌更加有现场感,像是来自大地之上沉甸甸的粮食”。山西青年诗人希冀说:“改版后的《诗刊》更多地关注到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基层诗人、民间诗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廖亦奇说:“《诗刊》‘第一现场’等栏目中的作品告诉我们:诗人要保持敏锐、开放,永远站在生活的一线,真切地以文学表达生活的真与美。湖南湘西苗族青年诗人梁书正表示,“双子星座”改版后对青年诗人是非常有益的,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发现不足,进而更快成长和进步。

      叶江南、夏杰、波金、叶梦雨四位读者代表也分别发言,希望《诗刊》把握好“雅”与“俗”的关系,在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同时,能够推出朗朗上口、人们乐于传诵的作品。同时,综合运用纸刊、新媒体等平台,设置读者评刊栏目,加强诗人、编辑、读者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诗歌氛围。

      大家还从栏目设置、选稿标准、话题设置、融媒体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施战军在主持会议时谈到,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严肃的、专业的研讨,也是一次美好的、富有诗意的交流。《诗刊》改版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持久提升的空间,对于大家提出的中肯建议,《诗刊》将认真研究吸收,把大家贡献的智慧实现在今后的办刊过程中,努力建设好这片诗意的园地。《诗刊》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情赋山河,心系天下,团结广大诗人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焕发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诗歌光彩。

      摄影:王纪国

    【审核人:站长】

        标题:《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azhi/fenleixinxi/73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