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内杂志站内信息
文章内容页

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

  • 作者:四川作家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1-21 10:11:21
  • 被阅读0
  •   近日,古籍数字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月7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正式发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报送的“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成功入选。

      这既反映出古籍数字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意义,也展现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近些年在推动古籍活化利用、提高古籍服务效率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敦促着相关古籍存藏单位加大古籍数字化的推进力度。

      整合馆藏

      自建与共建相结合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古籍保护、传承和利用,彰显文化自信,关系文脉国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动力。”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秉承“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推进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

      国家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古籍数字化工作,积极建设各类特藏资源库。特别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图书馆不断通过自建、征集、海外合作等方式整合汇聚资源,陆续发布了大量馆藏善本、古籍特藏。2016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发布。

      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建资源方面,国家图书馆主要是依托丰富馆藏开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例如,近年来,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合作,开展国家图书馆善本缩微胶片数字化,这种方式成本低、速度快,在5年多时间里,国家图书馆2/3的古籍善本(约2万部)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阅览。同时,陆续启动馆藏普通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项目,今年9月就发布了“民族文字古籍特藏”和“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珍秘公天下”3个专题库。

      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一是征集国内古籍收藏机构资源,如征集天津图书馆两批总量6600余部明清版本古籍数字资源、云南省图书馆两批有代表性的古籍文献数字资源共267部等。二是积极开展海外古籍数字化合作项目,如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在线发布该馆经部、史部善本和齐如山戏曲小说专藏共计931种等。

      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面向全世界公益发布甲骨、敦煌遗书、宋元明清善本、永乐大典、碑帖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老照片、年画等全文影像子库24个,几乎涵盖中华文明各类型珍贵文献,资源总量超过10.3万部/件、2640万拍、1013TB。

      张志清表示,“中华古籍资源库”的珍稀性、系统性、快捷性有效缓解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古籍本身,更在于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获取中华典籍知识的平台。

      提升效能

      边建设边服务

      “‘中华古籍资源库’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全文影像阅览。相关影像数据、书目数据均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展开,即要围绕不同类型的文献提供专业化的著录加工和标注。”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这意味着,读者在线上享受全文影像的同时,也能享受专家鉴定研究和文献整理的成果。

      该资源库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式,24个子库各具特色。例如,“敦煌遗珍”数据库发布了国际敦煌项目的成果,该项目联合世界各地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利用统一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碑帖菁华”数据库提供全文影像、著录石刻拓片的基本信息,还实现了地点、时代的关联检索,同时公布了3000余幅明清石刻拓片的录文。“甲骨世界”数据库标注了甲骨文献的出土地、时代、来源、尺寸、数量、主题、释文等,并提供了实物与拓本影像的关联查看……

      此外,在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本着联合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字节跳动公益等机构合作,围绕古籍资源知识化加工和智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试点攻关,先后推出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等系列创新应用成果。

      读者和研究者足不出户便可以在线上查找并阅览古籍资源的方式颇受好评。特别是2020年“中华古籍资源库”全面提升读者服务效能以来,实现全库统一检索、高清呈现,以及免注册、免登录阅览,系统访问速度显著加快,读者访问量呈几何级数上涨,近3年点击量累计达3亿,成为目前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认为,古籍数字化是我国古籍史上的历史性转折,必将对学术文化的繁荣发挥长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放眼未来

      持续推进古籍数字资源建设

      截至2022年底,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特藏总量达到300万册(件),其中古籍197.68万册(件),各类特藏文献约102万册(件)。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数字化工作量极其巨大。在开展古籍全文影像工作的同时,相关单位还要开展专业的数据标引、整理及必要的修复工作,这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因而,古籍数字化工作在量与质上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当前古籍数字化的进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界和社会的需要,相关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持续不断努力。

      对此,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持续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及资源开放共享工作。

      张志清表示,未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积极探索共建共享途径,持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发布力度,通过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核心和文化共同体,实现中华珍贵典籍的跨时空传播,让古籍走近大众,在数字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审核人:站长】

        标题: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azhi/fenleixinxi/26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