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郭守敬纪念馆和徐悲鸿纪念馆

  • 作者:浮梦怀远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08 21:04:52
  • 被阅读0
  •   来自- 中国

      【编者按】一篇以首都北京水利大师郭守敬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为主线的作品。两座纪念馆的主人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作者引入的文献资料精准和准确,为作品锦上添花。同时作者把对两座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有着完整、真实的呈现。两位大师,一直为后人膜拜,郭守敬主持的水利设施,徐悲鸿的画作今还在,为北京带来一抹亮色调。在欣赏他们的永恒作品时,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修养,在作者笔下有着特别的呈现。

      (编辑:雄安人) 积水潭地铁站出来就是汇通祠,实际汇通祠的假山顶部有郭守敬纪念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内的汇通祠内,在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终点附近,位于中轴线西侧。汇通祠始建于元代,最初名镇水观音庵,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建设设计,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修建2号地铁时,原汇通祠被毁。1986年复建,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步入园中,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登高放眼,可见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林荫掩映。作为水利学家和科学家,郭守敬开创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使元大都成为历史上北京水源问题解决最好的时期,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供水格局,由于他的规划和主持,真正实现京杭运河这条水上交通大动脉的贯通。

      从汇通祠下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的芦苇和一尊郭守敬铜像。铜像高3.2米,重2吨,由北京西城区和邢台市于2005年4月立。郭守敬铜像面向东南,似乎在看着积水潭忙碌的货船。湖面荷叶荷花。粉嫩的花瓣,大大的花朵,在翠绿的荷叶之上,亭亭玉立,间或有蓝色的蜻蜓飞过、停下。这一片盛开的荷花,一池碧水,成片的芦苇,还有岸边的垂柳已经让人心旷神怡了。漫步环湖栈道,可以看到不少种类的植物,开花的,不开花的,都很美,集中在一起更美。西岸有个四方“渌水亭”,一副楹联“游鱼吹浪动新荷,轻燕受风迎落絮”。从西岸走到头,便是西海美术馆,大门有楹联“柳暗荷深路不知,水花红尽汇通祠”。西海美术馆的旁边是积水潭医院北门,沿着胡同往西走到新街口北大街,便看到徐悲鸿纪念馆。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号的徐悲鸿纪念馆,为纪念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创者徐悲鸿先生。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原本位于东城区东授禄街16号,是建在徐悲鸿先生故居的基础上的。由于北京地铁的修建,故居及纪念馆不得不被拆除。

      1973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纪念馆在现址新街口北大街重新建立。徐悲鸿纪念馆气势恢宏,灰色大理石外墙,高四层,顶部为绿瓦庑殿顶,风格为现代博物馆与中式建筑的融合,寓意明显。徐悲鸿纪念馆内,望着他的照片,会情不自禁想起那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祖父走上美术的道路,除了受到故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外,还有着很深的家学渊源,我的太祖父徐达章在宜兴当地是位有名的画师。”徐悲鸿之孙徐骥说。

      徐悲鸿出生于无锡宜兴屺亭桥镇。他出生的地方至今留存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可以看出,徐悲鸿家面朝小河,河上有座小桥,是户典型的江南人家。江南,杏花春雨,碧水青山。这里文脉厚重,崇文重教。宜兴被称为“教授之乡”,蒋捷、陈维崧、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周培源……这片水土润泽蕴育出一大批风流名士。抗日战争初期,一些人媚敌求荣的行为深深触动了徐悲鸿的内心,他怀着极度的愤懑创作了第一幅油画巨作《田横五百士》,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随后,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9年,他为支持抗战而作《珍妮小姐画像》,是其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1943年创作《会师东京》,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他画的马。然而,当我亲身去参观后,才发现他的作品远比我想象的丰富得多。当然,我也不能忘记他的马,以及那些关于"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的作品。徐悲鸿的故事也令人难以忘怀。我在宜兴生活几年,对徐悲鸿比较了解。我当年供职的远东电缆厂离屺亭镇相距15里,我去过屺亭镇见过骏马雕塑。徐悲鸿被认为是宜兴近代最有名的人物。从宜兴范道到北京,我在北京一直记着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我在北京生活条件差,并不自卑。

    【审核人:站长】

        标题:郭守敬纪念馆和徐悲鸿纪念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7719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