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涉世之初时未解其意,直到读了钱钟书的《围城》才明白终其一生对于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愿望大多如此。
《围城》里的方鸿渐在父母的包办下订了亲,虽不愿意却还是依了父母。未婚妻还未过门就病故了。方鸿渐的一封慰唁信博得“岳父”的感动,一个女婿半点子。于是赞助他出国留学,有个更好的前程。方鸿渐在本该好好学习的时期却选择了安逸,钱花的差不多了还未拿到学位。为了回国向两方大人有个交代,鬼使神差地买了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也就是这张假文凭成了他一辈子致命的要害和自卑。回上海后,家里以他为傲,“岳父”以他为荣,愈是这样越心里不安。被请住进“岳父”家,并安排了一份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方鸿渐欠下他人一笔深情大义的人情债,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身上。
主人公方鸿渐还是很有女人缘的,在回国的轮船上受鲍小姐的引诱,虽然鲍小姐只是想玩玩而已。同船回国的留学博士苏文纨对他也是喜爱在心。方鸿渐回上海后去拜访苏文纨时认识了她的表妹唐小姐。和她表妹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在与她们姐妹俩同时来往之时,可是方鸿渐对苏文纨的示爱竟不知道果断拒绝,导致苏文纨恼羞成怒,在唐小姐面前诋毁他,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以至于方与唐小姐之间的误会来不及说开。方鸿渐这段热恋被浇灭,最终阴差阳错的分道扬镳…要知道,男人也要懂得拒绝。遇到自己喜欢人就大胆说出来吧!
或许现实生活中大多人最终结婚对象不一定都是自己意想中的那位,比如方鸿渐,最终娶了“千方百计”想嫁给他的孙柔嘉,赵辛楣苦恋苏文纨多年终未能修成正果,苏文纨追求方鸿渐不到,匆匆嫁给了诗人。又如现实生活中的我,年轻时一直未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到了结婚的年龄,便安慰自己,既然找不到自己爱的人那就找个爱自己的人结婚去吧。于是就接受了一位追求自己多年的同学的求婚,订婚后,不但没有幸福感,反而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了,也就是在这时,方先生闯进了我的生活,他的爱如潮水,让我欲罢不能。于是,在妹妹的煽动下,我鼓起勇气把那位同学的婚事退了。我和方先生婚前叫先生算过一命,说我们的八字不合,这辈子没有早子,要不就是婚姻到不了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和这算命先生的话做生活的斗争。
方鸿渐随赵辛楣,孙柔嘉,李、顾五人一路颠簸来到三闾大学,鸿渐因为开出来的履历上没有学位,被高松年校长揭短,给了个副教授的头衔,上着无关紧要的伦理课。方鸿渐只有暗暗屈就,在学校无形中受到排挤。在这种环境下,孙柔嘉给了他最真心的关切。他就这样被动地和真爱他的孙柔嘉走到了一起,在赵辛楣的促成下结了婚。方鸿渐在学校和同事的关系没搞好,学校找他的错,乃至第二学期还未得到高松年的受聘。要知道,一纸文凭在这社会就是敲门砖,它可以让你底气十足的抬起头来说话做人。接到聘任书的孙柔嘉毅然放弃工作陪他回到了上海。按常规来说,男人找了一个这么千方百计嫁给自己、爱自己的人,应该是幸福的。然而他们婚后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方鸿渐的父亲虽然逃难至上海租界,可他骨子里还是保持着封建大家长的自恃清高。婚后的孙柔嘉不适应这种守旧而又复杂的大家庭。这边又靠着自己姑母家的关照,夫妻俩有点小打小闹就会传到姑母耳朵里。由于家庭琐事,掺杂的人多,夫妻矛盾不断激化。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渐渐疏远乃至生出了隔阂。方鸿渐在家庭事业皆不顺意的日子下想投奔远在四川的赵辛楣,自作主张的辞了职。我想这也与方鸿渐感受到家庭中无形的压力,加上他对孙柔嘉并没有真爱有关。男人真爱你时不会与你争对错,会包容你的所有。结婚以后就是生活过日子,这段婚姻还要不要继续维持下去,当事人心里定有分寸。曾经,我有一个朋友年轻时夫妻吵架,也把离婚谈到了桌面,虽然还在吵还在闹,男人还是没有断女人的粮。他们的婚姻最终还是在女人娘家人一巴掌下瓦解了。后来,男的没有选择爱情下再婚了,生活却没有了往日光彩,女人独自带着儿子至今未嫁。谁也不知道他们心里的苦。每个父母及家人都是偏袒自己的人,认为对方的不好,殊不知,这是人性通病。作为亲人还是别插手夫妻间的私事为好,婚姻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
钱钟书对于他们的婚姻何去何从没有做个了结。如果当初选择另一种生活,一切会不一样吗?人活着就应该不断的去追求,在追求中充实,在充实中奉献,保持清醒的大脑,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生活本来处处是围城,能够打破围城的,只有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