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英语作文
文章内容页

中国的海洋战略

  • 作者:英沙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1-19 20:40:30
  • 被阅读0
  •   2021年11月25日,晴。

      长沙,天马山下,桃子湖畔,满目青山,一江碧水。我信步走进了赵洲港29号民居。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曾经的家。简朴的家境展示着往者的清贫,简单的履历凝聚着老将军光荣的一生。厢房的正中,赫然摆放着一件“宝物”。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捐赠的中国首艘航母的标准模型,航母的整体线型非常俏丽流畅,甲板上,起飞和着陆的红色和黄色标志线规则而醒目地延展着,整齐地摆放着数十架苏33歼击机和歼15战斗机。航母虽然只是一个模型,但在冬日和煦的阳光中,它却显得那么银光灿灿,闪闪夺目,令人倍感振奋。

      几十年,肖劲光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有中国海军自己的航母。战友们是在告慰他们的老司令:他的恒愿已经实现了!

      2012年9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入列。

      2019年12月17日,中国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军港交付海军。南海之滨的三亚,水天一色,日暖风清。舰船上挂饰着溢满中国红的旌旗,船舷边彩带飘舞,甲板上人声鼎沸。

      当天,军委主席习近平登上山东舰检阅我海军威武之师。来自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代表5000余人在码头整齐列队,气氛隆重而庄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最高统帅的身影从5000张黝黑的脸庞前面走过,他温暖劲节的双手与5000双坚实有力的手一一握过,手与手之间力量的传递,是一种信任,一种期望,更是一种托付。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严肃立正,致军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

      这一天,曾经也是一个沉痛的日子。一百三十一年前,创建于1888年12月17日的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在1894年的对日甲午战争中陨落。

      航母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是现代海军的核心和标志。航母的主要武器是飞机,配备有各型舰艇,采取大规模集中编队行动。每一个编队中,有空中预警、空中攻击、对空防御、对岸打击、对舰攻击,水下攻击等多种作战形式;由于航母是一个全方位的浮动机场,加上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达到数百公里,一个航母打击群的作战空间可以达到数百万平方公里。

      一般而言,航母会有20多层甲板、300多个直梯,3000多个舱室,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设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航母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战机起落平台。舰载机在离舰的一瞬间,一旦偏离跑道,它所产生的巨大尾喷,可以将离得很近的起飞助理吹进海里。而高达上千度的尾喷扫射到人体,后果不堪设想。自1986年以来,美国有40余名飞行助在甲板上殉职。而且很多时候,战机都是挂弹起落,危险系数更大。

      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如鹰击长空,瞬间升腾,呼啸而去。降落时,声如雷霆万钧,势压万马奔腾,眨眼之间,轰鸣而至,战机的两个主轮如鹰爪般伸出,机腹的尾钩被降速的第二道拦索牢牢挂住,疾飞的战机瞬间减速,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下。

      在浩瀚无边的太平洋上,中国航母群巍峨如山,威武霸气,蔚为壮观。随着中俄两军的互访和交流,中俄两国海军的深度合作与联合军演亦越来越频繁。

      1944年11月,毛泽东指出,日本鬼子被赶走后,我们要看好国家的东、南大门,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毛主席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都是从海上来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在泰州白娘庙成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这一天成为了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纪念日。1949年10月中旬,肖劲光正身处战火纷飞的南方解放前线,一纸电令飞到,中央军委急召他进京,面见毛泽东。毛主席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总司令。此后,从零开始,肖劲光为共和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整整奋斗了30年。

      1951年11月,肖劲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赴苏,与苏联海军方面负责人面商。这一事情议定后,周恩来当即为毛泽东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稿。大国领袖开口,直接向老大哥求援,要求支持鱼雷快艇、鱼雷、装甲舰、猎潜艇、扫雷器材、海军要塞炮和歼击鱼雷机等等。

      1953年6月4日,中苏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界的震荡和变动,老大哥对中国的援助打了很大的折扣。

      肖劲光认为,不能完全依赖外国的支援,中国海军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渐次创办了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军学校;陆续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支驱逐舰大队;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肖劲光看到美国将魟(音同红)鱼号、海狼号等多艘攻击性核潜艇投入军中的报道,知道这将是未来海军制胜的新式装备。1958年3月,他郑重向军委建议:“力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解决原子动力大型潜艇(核潜艇)的试造任务。”4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负责领导核潜艇研制工作。

      1961年6月,肖劲光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以海军科研部为主,组建了舰艇研究院,成立了核动力研究室。1970年7月18日,我国核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反应堆试验启动。1970年8月28日核潜艇的动力设施试验成功。此后,战略核潜艇开始了大规模建造和装备海军。在肖劲光司令的手中,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70年后,逐渐走向世界军事前端。

      1987年的一天晚上,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来到老将军肖劲光住处,两人促膝交谈。其中便谈到了建造航母的设想。临末,肖将军握着刘将军的手说,一定要把航母搞出来!

      这是一张盛传已久的旧照片。40多年前,中国第二任海军司令刘华清将军访美,登上美国航母。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航母。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他碰仪器。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将军垫起脚尖、前倾着上身,翘首顾盼着。我们从他投过去的眼神里,读到了无比的心酸和渴望。

      那一年,刘华清64岁。

      1970年5月,刘华清主持完成了《关于建造航母问题的初步意见》。1986年11月18日至20日,首次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军内外的80多名专家学者一致呼吁尽快启动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1987年,刘华清下令开办了第一个“飞行舰长班”,挑选了最优秀的海军航空兵,接受水面舰艇指挥专业的训练。为中国海军航母时代的来临培养了人才和后备力量。

      航母体型大,逃逸和自我防卫能力差,在饱和攻击下,只能被击毁或击沉。因此,航母需要其他大型舰艇或舰载机进行护卫或配合作战。战斗群编队包括4-6艘导弹驱逐舰或护卫舰,1-2艘多用途核动力潜艇,实施沿海攻击时,要保持4-5个水面舰艇战斗群,每个群包括3-8艘导弹驱逐舰或护卫舰,1-2艘大型坦克登陆舰或6-8艘大型登陆舰,200-300架岸基多用途战斗攻击战机。

      目前,中国的两艘航母虽然已经投入使用,但离真正形成攻防兼备的战斗力还有较长的距离。何况,作为一介新兴大国,两艘航母,远远还不够。双航母时代来临,意味着中国海军朝着蓝水海军迈出了一大步。中国海军从淡水走向咸水,从浅蓝走向深蓝,在更大的惊涛骇浪中锻炼,一路成长壮大,需要经受更大更多的军事和战争考验。指挥信息流转、作战流程优化、战场态势融合等战术组合,更需要在实战环境中准确地破题和解决。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1914年),美国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其《制海权》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

      马汉认为,海权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他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公民海洋意识的强弱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他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利益。海洋是相连的,陆地是分裂的,居陆地只能安居一隅,占海洋方为称霸全球。

      马汉十分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美国、日本与德国等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欧洲沿海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海军。无论是克伦威尔、彼得大帝还是拿破仑,其军事战略总是注重发展海军,以夺取制海权。如同恩格斯所说,海军成为他们向世界施加影响的工具。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马汉理论出台后一百余年,美国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把富国强兵当作立国固邦之本,将周边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立足欧亚,利用两次世界大战赚得的战略本钱,通过一系列战争,打败老牌的海上霸主,取得海上立足点,攫取和控制全球海洋,奠定了霸业基础。

      2017年1月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战略白皮书《重返海洋控制》。到2020年以后,美国海军大约60%的军舰和飞机将驻扎在印度洋—亚洲—太平洋地区,并保持在任何时期都有120艘部署在前沿,以牵制、平衡和防范地区新兴国家夺占海洋权益。美国海上军事基地呈点状分布,以点带面,战时可占据战略主动权,积极进攻或防御敌方的侵袭。

      俄罗斯的将军们曾经说,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原为大陆国家的俄罗斯通过在远东的侵略和扩张,获得了出海口,把曾属中国的海参崴和库页岛纳入囊中,作为他们在远东的海军军事基地。又通过二战,占据了日本的北方四岛。

      俄罗斯1997年1月发布《世界海洋计划》,旨在恢复俄罗斯在全球海洋领域的地位,2001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至2020年期间俄罗斯联邦海洋政策》,打造强势战略海军。

      日本帝国海军组建于1872年(明治4年)从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海军的吨位就被规定为世界第三,紧跟在美国和英国之后。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战争准备与极其畸形的军备投入,日本海军终于如愿达到了其实力的巅峰,达到了美国海军实力七成,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一共拥有十个艘航母舰队,牢牢地控制着南太平洋地区。

      鸦片战争爆发后,海防理论家魏源、郑观应等指出,“平倭长策不欲鏖战于海岸,一直欲邀击于海中。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占洋夷于海中,若不会兵歼之于海中,何以独立御之于岸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逢马汉的海权论盛行之时,世界列强竞相扩张海权。政治家、爱国学者梁启超密切关注着这一重大变化,宣传和振兴中国海权,成为留日知识界的一个重大国事和政治议题。甲午战争的教训深痛,暴露了中国海权的短板。随之而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见证了中国海防的没落,让国人刻骨铭心。

      梁启超先生以高屋建瓴的笔触,撰写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倾注了满腔的爱国情怀,写出了国人对海洋的注视和深思,强烈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渴望。他历数了西洋各国航海家在全球的伟大巡程,畅述了中国古往今来与海洋相关连的历史,细致地叙说了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一针见血地指出:“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争海权为第一义。”“太平洋海权问题,实为二十世纪第一大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皇家舰队共包括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船4艘,载炮540门,载员12000人的舰队开赴广东南海,依仗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海军竟然不堪一击,海防毫无还手之力。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发自海洋对陆地的攻击和突击,使中国从一个独立国家走向没落和衰败。

      中国海军两次沦丧于日寇之手。

      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外全军覆没。北洋水师在这场战役中,官兵共伤亡4万多人。甲午战争后,赔款给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被掳走价值一亿多两白银的战争物资。甲午海战的失利,导致中国海防彻底破败。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短短五个月间,中国海军四大舰队的第一、第二、第三舰队,在与日本海空军立体战争的决战中损耗殆尽。在上海、在江阴、在南京、在武汉,中国的军舰一艘又一艘,被日本侵略军击毁、击沉;中国的铁血军人,一批又一批壮烈殉国。1944年广东西江之战后,民国海军的所有家底完全打光,海军从此一蹶不振,退出了抗日战场。

      而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战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旧中国在日寇铁蹄下沦陷十余年,仍然是我们内心难以释怀的刻骨隐痛,海军之殇是痛中之痛!

      二战之后,世界没有大规模热战已经七十余年。六百多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真正的威胁来自海上。中国历来主张的防御型战略必须延续,但国家利益至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保护中国,我们唯有自己保护自己。

      在当代,根据联合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岛岸线1.4万多公里,近海有1万多个岛屿,陆海上与八个国家海域相连或相望。中国有12海里领海,毗连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具备300万平方公里的的海洋权益。

      海洋是国际效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近海海域有海底油气、锰结核、海水潮汐能源、渔业资源等等。要保护正常的渔业生产、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调查与科学试验等安全,保护海上交通运输和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的安全,确保国家先例对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没有强大海军的国家,就决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权国家,也决不会成为世界强国。

      2003年5月,中国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并实施全方位、宽纵深的全球海洋战略,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确保国家在海上战略通道和沿海区域的经营活力,维护国家利益。新时代,中国社会之转型,已经从本土“内向型”经济向海洋“外向型”经济过渡,更加包容和开放。其结果必然导致中国从内陆农耕向现代海洋型过渡。必将带动中国军事以陆军型向海军型过渡。

      1951年,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首次明确提出岛链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目的是围堵亚洲东岸,将所要围困的主要目标指向崛起的中国。

      从海权文明和陆权文明的历史性竞争角度来看,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性的大宗物流和远程兵力投送,还是要仰赖海上运输。所以,从美国视角来看,首先要保持能迅速介入欧亚大陆事务的前沿存在和中转基地,同时又要能防范陆权大国下海。

      岛链共有三条,作为其太平洋远东防御圈的一部分,对苏联、中国等共产主义国家形成威慑之势。

      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遏制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甚至把第一岛链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

      第二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延至哈马黑拉群岛。

      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对于美国而言,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习近平曾强调,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可是,美国却并不会这样想,它们一直奉行的仍然是霸权思维。

      2003年美国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指出,中国现在的军力结构和军事方针可以对任何来犯之敌进行有效的纵深防御,可以在周边小国的陆地边界进行兵力投送——但从海洋、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方面的军事力量来看,长期以来中国都是最弱的,这些却是美国的最强项。

      一旦发生战事,由于岛链的封锁,中国的外海完全无险可守,战时国防防御体系收缩为近海作战。而近海作战,固有岸战助攻,但战火却直接烧到了国家本土,于纵深防御和御敌于国门之外是非常不利的。当今时代,绝不允许外国再侵占中国陆上的一寸土地。在和平的旗帜下,采取积极的军事防御策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包括海洋空间,打造中国的安全环境,战时决战海外和决战海上,成为国家最新重大战略思维。

      中国近海防御:渤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台湾)。

      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海。海岸线全长约3800公里。东西宽约346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渤海东面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经庙岛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岬的联线与黄海分界。其它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挟京、津门户,渤海湾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对面,是朝鲜共和国与驻扎着美军的大韩民国。这里,有我国重要的海军基地和军事港口,成犄角之势拱卫京师。近代历史上,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外国海军都是从渤海海峡进出的。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控制渤海海峡是从海上保卫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

      南海是中国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1959年3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并设立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隶属广东省。1969年3月4日,更名为广东省西、南、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22日再次恢复为办事处的县级办事机构。1984年10月1日海南行政区成立并接管。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成立,西、南、中沙三办也随之划归海南省管辖。1988年9月19日正式更名为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为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行政机构,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永兴岛,负责管理三岛办及周边海域的主权与管辖权。200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建议正式设立县级市三沙市。2016年7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表了《关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严正声明》,再次申明了中国对南海的完全主权。

      从现实的国防环境来看,在南海诸岛的两侧,东邻菲律宾有美国的苏比克和克拉克海、空军基地,西邻越南有俄罗斯的岘港和金兰湾海军基地,俄、美的军事基地隔着南海对峙,显露了在南海争霸的态势,对我国的安全形成了一定威胁。

      南海诸岛是我国现实的反侵略斗争的前哨和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国防前线。南海诸岛负有保卫我国大量海洋国土的使命,既可以维护我国的大部分海洋权益,又可以捍卫我国南部门户。如果失去南海诸岛的拱卫,我国将会失去一大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海洋国土。

      东海问题(台湾)。自1949年以来,中共给败逃的蒋系国民党留下了一块休养生息的自留地——台湾。至今,台湾与大陆分治超过了七十年。台湾是打破美国封锁中国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假如战时,台湾被敌对势力所控制,台湾海峡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我国海防线将被一分为二,我海军被迫分兵作战,处于战略下风。从长远看,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台湾问题不可能久拖不决。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两大特性,第一是流通,第二是扩张。列宁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就是国家资本主义。他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那么,其必然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道完备的门坎,除此之外,没有他途。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当中国从弱小走向强盛,越来越多的立足中国的跨国公司正在向全世界延伸,其国家资本的集聚和扩张,必然与世界各国形成良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在新时代就体现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战略。外在形式就体现为中国与非洲、欧亚大陆,南、北美洲的经济交往正常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实力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海外利益的拓展,这要求中国必须提升对全球海域的介入及力量投送能力,以应对各种新的海上事态发展,保障未来中国国家海上利益。

      随着中国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和对能源要求的快速增长,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由于中国海军弱小,反映出中国大海防的短板。1993年银河号事件,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表现出很逊的浓重色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中国海军的迅猛发展,中国在西、南太平洋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第一岛链基本已经被突破,并且已经有能力在第3岛链外进行远洋训练。未来有更多的航母以及其他大型远洋船只入役,或将以东海或北海舰队为基础,组建第三、第四航母舰队。

      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几个关键海域至少需要考虑两个战略支点,一个是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位置,横跨东西半球,是亚太地区海上航线空中航线的交汇地;另一个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地理面积仅次于澳洲,南隔托雷斯海峡,北靠俾斯麦海,是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占据这两个优势点位,中国可以保障远东澳洲和新西兰航线、北美南美航线等畅通,牵制美国在中国南海的军事行动。

      中国在大西洋的海外利益不断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出台,体现了中国履行国际公约的责任、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决心。提前谋划中国的大西洋海洋战略十分必要。大西洋无论从其助力中国的全球战略地位,或从政治与外交、军事与安全、经济与贸易、科技与环保等方面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都将举足轻重。在现阶段,通过贸易、投资、护航、科考、环保等手段全面构建大西洋伙伴关系是中国经略大西洋的优先选项。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能源需要缺口很大。西亚油气能源的收割与运输,印度洋仍然十分重要。打造印度洋出海口,缅甸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经在筹划当中。石油是轻、重工业,农业、国防等国家利益的基础。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进口量超过2亿吨,日均超过380万桶,已占整个石油需求量的60%,未来的需求量还会继续攀升。

      印度洋海上通道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货物进出口量的约一半必须通过印度洋进入中东、非洲、欧洲及美洲。近年中国的海外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进口份额分别约为50%和25%。我国从沙特、安哥拉、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亚进口的石油都必须途经印度洋。2021年3月,中国和伊朗正式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涉及国家投资4000亿。未来数十年,印度洋区域仍将是中国全球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主要供应地,以及投资和商品市场的主要地区。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坚冰的融化一方面使得北冰洋变得更适合航行,并有可能成为一条连接东北亚与欧洲和北美的海上捷径,另一方面北极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各种矿产和能源资源,解冻过程将使得这些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从中国到欧洲,通过北冰洋的东北线路要比走马六甲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线路减少高达6400公里的路程。从长远来看,中国必然会更加深度地参与北极地区航运、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事务。

      立足太平洋,发展印度洋,展望大西洋,穿越北冰洋,在全球大洋中参与国际海洋秩序的构建,是对中国传统海洋战略的延伸。中国应不再局限于基于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考量,而应放眼全球,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格局,实现国家利益维护力量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迈进。中国海洋战略的阪丸之变与大纵跃期来临后,蓝海和深海战略将完美取代近海战略,中国海军未来的鼎盛,将充满着无比光辉的希望。

      ——2022.01.08.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中国的海洋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aiqingwenzhang/823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