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页

高华堂——一个让时代铭记的名字

  • 作者:张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1-27 09:44:41
  • 被阅读0
  •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响起,中国农业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期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多少远去历史的积累,铸就了今天璀璨光芒的现代文明。

      《庄子》以极其虔敬的笔法记述了大禹治水的无量功德;“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大禹坚韧不拔的毅力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引领开创并奠定了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根基。被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接受推崇,千古流芳。

      朝朝复年年,迭迭复重重。历史演进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高歌猛进如大江奔涌。农耕三治,高屋建瓴。大胆而科学的构想和实践,推动着因讨饭时“一碗稀米汤”都会让他感觉像过年那样幸福的高华堂站在了时代巅峰。近七十年峥嵘岁月,星转斗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高华堂挥洒的汗水、智慧和结晶并存。至今,在郧阳这片万古一地热土之上,任由新时期新农村新文明传承他的累累硕果,去倾心打造,去嫁接转换。

      高华堂,1924年生于郧县大堰乡(现郧阳区城关镇),小学文化。他当过木匠,学过铁匠。1947年郧县解放,看到了一片生机的高华堂积极投身于土改运动。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翻山堰大队党支部书记。翻山堰两面是陡峭的山坡,没有平地,不要说吃米,老百姓连吃水都成了困难。要想拔穷根,首先得解决吃水的问题。当地有一条小溪,起源于大肠沟的龙王庙,水位较高。1956年,高华堂经过实地考察后深思熟虑,提出了延修水渠改天造地的构想,得到支部一班人的一致赞同。一场全面治理山水土地的大会战在翻山堰轰轰烈烈鸣锣打响。他把学会的木匠技艺运用到实践当中,自制水平仪,“五尺,”亲自测量、防线、撒灰,。成立“土水里专家突击队”打眼放炮,没有炸药,就请来石匠配制炸药。没有工具,就支起铁匠炉自己打钢钎、锤子、挖撅、十字镐。他们采用边开渠,边放水,渠随人走,水随渠进。遇到挖不动的石头,就绕着石头砌个边圈,让水绕着石头流过去。为加快进度,他们逢山穿洞,盘山绕岭,翻山引水,逢沟搭云梯架天桥。桥是用几棵树捆成一个u型槽,把树缝塞严糊好,水即可顺利通过。在建潘家崖天桥时,高华堂带领青年突击队,把绳子系在腰间悬空作业。修赵家坡水渠时,再次被一条两百余米宽的绝壁深沟阻拦,绕道又太远。这并没削弱他们的意志,继续架“云桥”,因两边都是悬崖绝壁,有人胆怯了,高华堂就带着工具身先士卒亲自上。为让翻山堰早日实现农田有水灌,村民有水吃,为赶工期,他们时常披星戴月通宵达旦,点燃一堆篝火照明。就算天气异常恶劣,鹅毛大雪纷飞,也没能阻止高华堂这个领军人物奋力苦战的步伐。首期工程从水源头龙王庙修到了林场合作社,全长8公里。转眼涌泉像龙腾舞蹈,顺势飞上赵家坡山岗,让那儿的村民第一次尝到了自来水甘甜的滋味。

      冬去春来,花发满枝。实干加上科学干,麻风小雨撒扁担。整整五年时间的坚持不懈,高华堂带着他的村民,终于在乱石坟岗的山脊上首期修渠九十八条,其中主干渠54华里,被命名为“54长渠。”“六十年弹指一挥,风云魔幻。五四长渠仍生生不息汩汩流淌,源源不断向翻山堰山上山下万亩良田里输送着清澈的命脉。”“村民高传海发出由衷的感叹。

      是的,那渠,那水,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喧哗张扬,却有洒向人间都是爱的一往情深。

      治水是为了更好的治山治地。高华堂决定以第一条干渠灌溉区九里岗为重点,首先改造一座荒芜经年的山。

      1957年,他们集中全公社3000余劳力,吃住都在在九里岗搭起的工棚里,早晨是打着火把,穿过荆刺丛生的羊肠小道出工干活。依坡就式,绕山蛇行,和缓而上。仅一个多月时间,改出梯田180亩。举目眺望起起伏伏,层层级级,曲线优美,南北环顾,壮阔波澜,行云流水,宛若艺术家大笔如椽泼墨描绘的巨幅画廊。

      1958年,在高华堂惊天地泣鬼神三治建设的感召下,郧县县委成立了花果山三治工程指挥部,组织全乡万余劳力再战九里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年秋天,翻山堰人欢呼雀跃迎来了开国第一个丰收年,也开创了农耕时期前所未有的增产丰收新局面。粮食总产量由1956年的190万公斤猛增到325万公斤。除留足种子和口粮外,向国家交售公粮65万公斤。

      高华堂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心里装着更多的人民需要吃上白米饭。于是,他把翻山堰的成功经验向他任职的大堰公社全面推广。同时,因地制宜,将不能改田造地的石头山凹挖窝造林普及果木树,让农林牧特齐头并进。十年磨一剑,休得百年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整个大堰公社在黄土梁、响耳河、洞耳河、桃花沟等村共新改梯田11000多亩,在山山梁梁沟沟岔岔栽植果木树13000多亩。同时修通了堰河到翻山堰的一条15公里长的沙石公路,修建了郧县第一座小型水电站——红旗电站。他让一座穿越时空的光石乱滩的花果山,变成了如今名符其实人人向往的满园花果山。也让一地泛泛而谈徒有虚名的翻山堰村落,真真切切,脱胎换骨,实至名归。

      郧县参照高华堂的三治经验,仅一个多月时间,修成坡改梯田梯地达68万亩,相当于全县建国十年的三倍治理成果。

      高华堂,人如其名。高擎文明神火,收获春华秋实,灿然满堂喝彩。他的名字也仿佛大海星辰,闪耀神州大地,搅动天南地北。“郧县大堰乡,有个九里岗,三面红旗高华堂,赛过夏禹王。”一个人,一件事,一首打油诗,从县里,到省里再到全国各地农业战线锦旗飘扬,掀起学习高华堂三治建设的热潮,如戎马倥偬,如驰骋疆场。

      就农业治理农业,墨守成规。农业、农村、农民,遗留千年的荒凉困局是很难解决。农民只能“年年巴望年年富,年年穿个叉叉裤。治标得治本,水是上天给的水,为确保旱涝保收,储水是关键。经过琢磨,高华堂又开盘古之先河,从翻山堰延伸向大堰公社,沿渠修塘163口,挖防旱鱼鳞坑4500个,储水量最高时达到50亿立方米,形成自流灌溉引水系统,是为银线串珠。在原有的基础上,把2000多米长的河滩改成海绵田,新造旱地改水田230公顷,坡改梯地300公顷,植树造林860公顷,新修村级公路15公里。

      新时期1999年,郧县遭百年不遇天干大旱,全县各地粮食严重减产。而高华堂治理的大堰乡丝毫没受灾害影响,全乡6个自然村,一万余村民粮食稳产稳收,直接受益。

      1958年10中旬,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带领全国农业模范,穿越郧山汉水到大堰参观学习高华堂三治建设的先进经验。也就是那次,还迎来了当时还寂寂无名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前来虔诚取经。同年11月,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将一面“把治山治水的红旗插上高峰”的锦旗送给了高华堂所在的大堰区建设乡。同年12月,高华堂应邀参加了全国劳模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59年,高华堂再次应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周恩来等党和国家6位最高领导人签名邀请,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十周年观礼。

      高华堂,一个朴实到极致的大山汉子,两次赴京参加全国最高级别的农民大会,两次受到毛主席等党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和享誉盛名的陈永贵同志第二次握手。于他而言,那是何等至高无上的荣耀。那份荣耀是翻山堰的,也是万古郧阳的,更是鄂西北秦巴大地350万民众的。

      1959年11月5日,11月20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分别在头版头条,三版头条以《学习郧县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做自然界的主人,让山水听我们使唤》刊发长篇报道,并配发了《向自然开展》的社论,及郧县治山治水示意图,正式向全国推介高华堂这一农业领军人物的典型经验。在全国上映的电影记录片上,还展现了省委书记王任重挥毫题写的“水从山顶流,点灯不用油,吃不愁,穿不愁,高山人家永无忧”的诗句。

      195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给其秘书林克的信中写到;“请你找到11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三版看一下,那里有‘向自然开展’一篇社论,郧县改变山区面貌一篇报道,又有郧县大堰公社治山治土治水治路的一篇长篇通讯,我准备学习一下,······。”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再次刊发著名作家碧野撰写的长篇通讯《汉江上游丛山间》,介绍高华堂向自然开展的传世业绩。

      1981年9月,高华堂从县级领导岗位上光荣退休,告别了他叱咤一身的不凡生涯。

      2005年2月,高华堂这一有着名誉等身的传奇老人,因病辞世。

      岁月一去不复返,精神长存留人间。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一个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集体退潮,又一个现代文明的浪潮铺展向960万平方公里之上。

      翻山堰农耕文化展馆,是郧阳,乃至楚天汉水文明个性最大的印记,是乡愁人文情感的最后依附之地,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浓缩。这里的每一把钢钎、铁锤、马灯、硪子、土筺、雨帽、蓑衣·····所有老物件会说话,还能释放出传奇与沧桑,泥土与芳香的味道。每一份年久发黄的报纸上,字里行间都能清晰听出,翻山堰曾经气吞山河,炸响如雷向自然开展的高亢号角。

      翻山堰作为郧阳区城关镇瑶池佳境的后花园,梯田梯地流荡斑斓,橄榄花果暗香疏影,五四长渠婉兮清扬。它们属于这个时代极富情怀,守正创新的稀有大手笔。保护与建设的智慧中,诞生的是魅力与创新的大脉搏大格局。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翻山堰,高华堂,留给后人的,也必将是一卷春秋大书。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高华堂——一个让时代铭记的名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gaozhongzuowen/864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