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走掉那次,关门声最小。)1988年金秋九月我乘上进京的列车,去参加《诗刊》刊院第四届第三次改稿会。北京尽管我去过几次,但这次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我有幸成为参加这次诗会十七位青年诗人之一,心儿随列车的节奏早已神往北京、北京……九月的北京,风高云淡,遍地金黄,诗意韵生。十里堡鲁迅文学院的宁静,很快被十七位年轻火热的诗心点燃。青春的笑脸,抒情的歌声,激扬的文字,亲切的握手,深情的拥抱,诗神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文学的殿堂把我们汇聚在一起。诗会近10天,所有费用均由《诗刊》出,从这点上看,《诗刊》当时培新人的贡献和当时良好文学风气和氛围。我和江苏陈琪、郝建荣,山东的盖磊住一个屋,我们天天是.....
1988年金秋九月我乘上进京的列车,去参加《诗刊》刊院第四届第三次改稿会。北京尽管我去过几次,但这次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我有幸成为参加这次诗会十七位青年诗人之一,心儿随列车的节奏早已神往北京、北京……
九月的北京,风高云淡,遍地金黄,诗意韵生。十里堡鲁迅文学院的宁静,很快被十七位年轻火热的诗心点燃。青春的笑脸,抒情的歌声,激扬的文字,亲切的握手,深情的拥抱,诗神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文学的殿堂把我们汇聚在一起。诗会近10天,所有费用均由《诗刊》出,从这点上看,《诗刊》当时培新人的贡献和当时良好文学风气和氛围。我和江苏陈琪、郝建荣,山东的盖磊住一个屋,我们天天是彻夜长谈,主题只有一个文学和人生,别屋的也是如此。有时大家挤到一个屋子里畅谈,谈累就一起唱歌。报到的第一个夜晚洽巧停电,大家聚在一起,在烛光里欢笑、歌唱……
《诗刊》高度重视这次诗会,由编委、当代著名诗评家朱先树先生,编辑、著名诗人周所同、黄伯蔷专门负责本次诗会。他们和我们同吃同住,不回家,每天工作到深夜为我们改稿、谈心。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诗刊》主编、现代著名诗人张志民,副主编、著名诗人刘湛秋,和我们向往以久的其它编辑、著名诗人王燕生、雷霆、唐晓渡等都来到诗会为我们指导、联欢。组织我们游览了长城、香山,在诗情画意中我们沉醉,在北京的风情中我们结下了可贵的诗情、友情。
在改稿会其间我和浙江诗人伊伊还拜会了正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修班的《红高梁》作者莫言,他平凡的象一个农民,热情的给我们留言;《人民文学》副主编韩作荣,他送给我的诗集《裸体》如今还保存着;《开拓文学》副主编牛志强是我的良师益友,1990年我们还云游了大兴安岭;还有现代著名作家、老延安康濯先生,他高瘦,仙风道古,两年后他就作古了;最难忘的是鲁迅文学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唐因先生,他的办公室非常简朴。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个名满天下,身居高位的生活是这样简单。他说:最优秀能传世的诗是白话,还举例说如李白的《静夜思》,卞之淋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诗会期间正赶上传统的中秋节。在这改革的大潮之中,在这文学的大潮之中,在这新文学最辉煌的十年之中,我们十七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诗人有幸成为这其中一朵浪花,汇入这时代的洪流,怎能不豪情万丈,怎能不载歌载舞,陶醉和欢欣在这美好的节日!
再见了北京,再见了可爱的诗友们,再见了《诗刊》的先生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化做热烈的拥抱和泪水……
列车向前,汽笛长鸣,我们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让诗神引领我们快乐与苦难的前行,让我们在梦中再次汇聚在文学的神圣殿堂……
作者简介
李德丰,曾任碾子山区文化馆文学创作员、区文化馆馆长、旅游局副局长等职。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博学会理事。发表诗歌、散文400多篇,多次获奖,收入多种诗选,有诗作被译到法国、巴西,出版诗集《青春期的证明》《蓝梦苦旅》《李德丰诗文选》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