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储晓琴:那雨•那花•那人

  • 作者:九天一剑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0-31 20:23:20
  • 被阅读0
  •   一路向北,春雨霏霏,窗外平畴千里,麦苗青青。远峰隐隐如水墨,旷野间时不时地闪出几许粉墙黛瓦,在烟雨迷蒙里有安静整肃之美。有粉墙处就有村庄,村庄的周围除去漫天的碧绿之外,还有菜花黄,桐花紫,樱花红。我潜意识里一直以为北方的春天贫瘠而单调,除了黄色和灰色之外不会再有其他颜色,我没有想到,真实的北方的春天竟然是如此热烈奔放色彩纷呈。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菏泽的曹州牡丹园。车到曹州牡丹园时,雨下得正猛,展眼看去,大门口有很多卖花的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整条街上处处姹紫嫣红,处处都是牡丹。有推着小车卖整枝牡丹的,十枝牡丹一组,连枝带叶用透明塑料袋套好,放在清水里养着。银红巧对,那么美艳的粉色大牡丹,二十元;烟戎紫,深紫的颜色,丝绒的质地,润泽的光亮像要照进人的五脏六肺,三十元;蓝月亮,粉中透蓝,娇羞妩媚,像春日出游时,从轿帘的缝隙中偷瞄陌上游人的富家千金,只卖四十元;花王,花盘硕大,花瓣千层,介于橙红和大红和玫红之间的颜色,又深邃又神秘,且妩媚且高贵,只需五十元。

      有专卖牡丹花头的,数不清的牡丹花被放进很大的竹笸箩里,去掉枝和叶,只留三四厘米长的花柄,不论品种,全部两元一朵。那么多国色天香的牡丹,姚黄,魏紫,赵粉,豆绿;胡红,娇红,宏图,芳纪;首案红,红烛女,肉芙蓉,黑夫人;菱花湛露,雨后风光,雪映桃花,飞燕凌空,昆山夜光,黑海撒金,绿幕隐玉;葵花型,荷花型,蔷薇型,半球型,皇冠型,金环型,托桂型,绣球型;红的,紫的,绿的,黑的,白的,黄的,粉的,蓝的,双色的,那么多富贵典雅仪态万千难描难画的牡丹,就那样大大咧咧随随便便地躺在竹笸箩里,任凭路人挑选。

      有的卖花人甚至连竹笸箩也不用,他们用大尼龙袋装着各色牡丹运到路边,然后打开袋子,直接在路边唰唰唰地就摆上几百朵。这些卖花人应该是觉得菏泽的柏油路面太过单调,必须要铺上几段华美的牡丹地锦才能对得住来往如织的游客吧!

      最多的是卖花环的。他们撑着雨伞,推着小车,车上放着花环,头上带着花环,双臂又各套着十来个花环,嘴里不停的吆喝着“下雨了,便宜卖了,花环五元一个喽”。每个花环上面有八朵牡丹,一般都是一朵白牡丹加七朵岛锦和二乔,这两种牡丹都大,又都是复色,每朵花上都有浅粉和深红两种花纹。八朵色彩鲜明的花围成一个花环,衬以绿叶,有明艳照人惊心动魄的美。

      雨幕飘飘斜斜,雨声嘈嘈切切,雨水落在牡丹花瓣上,变成一颗颗滚来滚去的珍珠,牡丹有了珍珠的衬托,更加娇艳欲滴、惹人怜爱。雨打梨花很美,牡丹含露更是令人窒息的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阑露华浓,一朵朵带珠滚露的牡丹,是千万个杨妃在华清池蒙恩沐浴之后,徐挽云鬓,漫裹罗裳,在密密重重的锦帐珠帘前,含情凝睇谢玄宗。是在宫中寂寞多年的昭君自请远嫁匈奴,起程辞别汉元帝时,云鬓低垂,低徘顾影,泪湿面庞。

      没进园就邂逅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美的牡丹!我像是坠入了一个无比华美的梦境之中,又像是喝了一千壶美酒目眩神迷醺醺欲醉,但美酒太美,还想再喝上个千壶万壶。鞋子湿了,顾不上,裤脚裤腿全湿了,我也顾不上。想向卖花人请教一下眼前这数不清的牡丹各自的芳名,说话却颠三倒四,怎么也说不利落了。

      花车前一般是一个卖花人,竹笸箩和席地而设的花摊前一般都是两个卖花人。他们面色黝黑,双手也黝黑,下着雨,撑着伞,但他们的脸上却不见一丝急迫与愁苦,全是安静与平和。看到我这样一个外乡人大惊小怪地问这问那,他们也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一一指着花,用我很难听懂的方言,一一为我解答。我以为这么多的牡丹是从曹州牡丹园里采出来的,其实不是,是卖花人在自己家的花田里种的。他们家的花田离这里,也就是二十多里的距离。

      我在不同的花摊前徘徊了很久,最后买了两个花环、一朵香玉、一朵旭港、一朵皇冠、一朵黑夫人,总共付款十八元。为我科普的时间那么久,因我听不懂方言而耽误的时间那么多,我买的花却那么少,我很愧疚,卖花人却不恼。他们脸上始终都挂着浅浅的满足的笑。那种发自心底的友善和平和,我在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从未见过。

      曹州牡丹园始建于明代,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菏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园。这个园最大,是因为它三园合一,由解放后建立的赵楼牡丹园、桂陵园、天香园三个园于2002年合并而成。全园十二个景区,仅观赏牡丹的就有五个景区。为吸引游客,园区内还有牡丹仙子游园秀、舞蹈《天工牡丹》、情景剧《花开盛世》的表演。可惜当天下雨,这些表演我都没有看到。

      春雨绵绵,园内却游人如织,景区也暖心地为没带伞的游客送上了免费雨衣。泛滥成海司空寻常的是红紫白,抓人眼球的是绿色和黑色。“春柳”,绿中透粉,风流婉转,如微风起时,翠鸟纷纷立于摇曳起伏的苇尖;“五月雪”,颜色淡绿,花瓣紧簇,像相府小姐年少时紧紧梳拢的绿鬓云鬟。黑牡丹名为黑色,实为墨红和深紫,一簇簇一丛丛,深邃神秘,魅力无穷。这个园虽大,花虽多,大部分花却品种普通,名贵一些的都分区建了高台,也不许游客爬上高台近距离观赏拍照。用无人机航拍这个园很好看,但游客自己去看牡丹,就有诸多不便。

      想要近距离、全方位、无负担地看牡丹,就得去两条马路之隔的百花园。

      百花园原名万花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百花园面积不大,但土壤特别肥沃,花开得特别大,名贵牡丹特别多,有十二多万株牡丹,包含了一千多个品种。一条飞檐翘角曲径通幽的仿古长廊,两侧有朱红的木质栏杆,栏杆外面分布着五百多棵树龄百年以上的牡丹。最长寿的一棵牡丹距今已经六百多岁。她有一丈多高,树冠宽五米,上面开了四百多朵粉紫色的大花,真是俾睨天下气势非凡。花前有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着“明代牡丹王铜雀春 花粉色,荷花型,此花系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零年)工部尚书何应瑞家花园培育。品名由三国时期铜雀台而来,目前为中国牡丹中株龄最古老的牡丹王之一”。

      百花园环境优美,亭台小巧,楼阁玲珑,掩映着曲院回廊和无数姹紫嫣红,人在园中,如行画中。牡丹新品也多,有1970年育出的大红色丹顶鹤,有1987年育出的紫红色叠云,有1990年育出的姊妹探春和绿幕隐玉,有2002年育出的和田玉,有2017年育出的擎天白。最新的品种有花瓣卷曲、花型很小的绿色“小刺猬”,也有一根细枝上挂着一排迷你小灯笼的粉色“荷包牡丹”。

      我在一棵白牡丹前停下脚步。这棵树枝繁叶茂,花白如玉,旁边挂着个牌子:“景玉(赛雪塔)”。赛雪塔的名字如此响亮,为什么又叫平淡无奇的景玉呢?看到我迷惑不解的神色,旁边穿着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就热心地告诉我:赛雪塔是百花园的牡丹培育专家孙景玉在1976年培育出来的。景玉先生在百花园工作了四十年,耗费了一生的心血,培育了400多个牡丹新品种,这里的牡丹多数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了纪念孙景玉的特殊贡献,1981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把赛雪塔命名为“景玉”工作人员又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大红花瓣上略带浅粉斑点的“文海”牡丹说,那种牡丹是以百花园现在的牡丹培育专家孙文海的名字命名的。孙文海先生是孙景玉老先生的儿子。文海先生也一直在百花园工作,现在也年过六旬了,以文海专家为核心培育出的牡丹新品有300多个。为表彰孙文海先生做出的突出贡献,2017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把这种花命名为文海。

      说者有心,听者动容。我查了下资料,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从授粉、结籽到育种、育苗,每个环节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无数次的从头再来。这期间,培育者付出的艰辛,忍受的寂寞,承受的孤独都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牡丹起初是生长在秦岭地区的野生花卉,两汉才开始人工栽培。它最初的价值仅为药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都有牡丹作为药物用途的记载。但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史载始于南北朝。从天地苍穹的野生植物到走进繁华似锦的烟火人间,从单纯的药用植物到观赏花卉之王,哪一朵牡丹没有经过人类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培育?哪一种新品背后没有一段百转千回的传说?从景玉到文海,从1981年到2017年,三十六年间,一白一红两种牡丹和父子两代牡丹专家的名字一起永载史册流芳百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观赏叹息未已,忽然雨散云收,天晴了。百花园进门处的小广场来了帮颠花轿的。一个大功率的黑色外放音箱,两台竹椅花轿,轿门扎着密密匝匝的红绿牡丹,七个面色黝黑的汉子,穿着滚着宽黄边的红衣红裤轮流抬轿,一个穿着黑色上衣扎着马尾的中年女子负责吹喇叭。绕广场一圈,收费二十元。游客刚一落座,音箱立刻飘出“你好象春天里一副画,画中是天山的红桃花,蓝蓝的天和那亲亲泥巴,花瓣飘落你身下。”,抬轿人立刻踩着鼓点扭起秧歌颠起花轿。走到一半时,女乐手拿起喇叭,吹起“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九妹九妹可爱的妹妹,九妹九妹心中的九妹”。每次都吹这四句,循环往复,乐此不疲。乐声有了喇叭的加持越发欢快响亮,坐的人越发满面春风,颠的人越发行云流水,叫好的声音越发此起彼伏。

      花轿班只要不下雨,每个半天都来,每个半天服务三个小时。趁着他们休息的空档,我采访了一位抬轿的大哥。这位大哥长得最帅,颠花轿颠的最好,肩上抬着人,脸上却挂着享受的笑,步子也走的是太空飘。我说,大哥颠了这么长时间,累不累?收入高不高?大哥说,看情况,有时半天四百,有时有六百,赚的钱比俺们以前种田强太多了。我说,大哥颠得最好,是不是收入最高的?大哥说,那不会,俺们都是老搭档,出同样的力气,领一样的工资。我说,大哥颠的时候总在笑,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啊?大哥说,那是当然,俺今年刚五十,颠花轿都颠二十来年了,一天不颠心里就发痒,就算老板不给一分钱,俺也愿意每天来颠。

      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简单,原来热爱真的可抵岁月漫长。

      我在百花园又买了两个花环。这里的花环和曹州牡丹园的有所不同,以浅色系为主,减了浓烈,增了淡雅。于是,我头上带着两个花环,臂上套着两个花环,怀里抱着雪白大红明黄深紫的四色牡丹,明目张胆地招摇过市。但没有人在意和惊讶,在牡丹的海洋里,人人都头戴花环怀抱牡丹,人人都在明目张胆地招摇过市。

      翻翻唐诗宋词,和唐人宋人相比,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招摇过市的现代人,是何等幸福啊!

      “竞夸天下无双艳”,“万万花中第一流”,自唐以降,牡丹就以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作为玉堂富贵的象征,受到民众的广泛追捧。历代牡丹都价格高昂。盛唐强大繁荣,民风豪奢奔放,唐人喜爱牡丹,春天以不赏牡丹为耻。“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些句子所描述的,都是唐时的豪富之家为买牡丹而不惜一掷千金。

      唐代女道士鱼玄机也曾经写过一首牡丹诗:“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意思是,牡丹价格昂贵,一般人消费不起,花的香气也太浓郁,连蝴蝶也不敢轻易来扰。这种高贵的花只该生长在皇宫里供血统高贵的人欣赏,而不该被卖花人随随便便地放在路边,沾染上世俗的灰尘。本诗里,鱼玄机有以牡丹自比愤愤不平的意思。鱼玄机本性聪慧,爱好读书,才思敏捷,擅长写诗,和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为唐代的四大才女。但这样一个才高貌美的人,情窦初开时暗恋老师温庭筠竟然被拒,后来爱上谏官李忆做了他的妾,竟然也不被李忆的正室所容,只好出家做了女道士。一代才女美人沦落至此,鱼玄机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这整首诗的基调是郁闷孤愤的。但如果我们忽略掉鱼玄机的生平,单单就诗论诗来分析这四句话,也可以窥见唐时牡丹的价格之高、地位之尊。

      北宋人对牡丹的狂热一如既往。洛阳城里桃李花开时无人观赏,而一旦牡丹花开,洛阳人就倾城而出赏花,连带着景区附近的米酒都供不应求,商贩们趁机纷纷提价。游人看牡丹看得流连忘返,直到夜半还不回家。反正宋代商业发达,早市夜市草市都有,他们可以有恃无恐地夜半不归。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洛阳牡丹备受摧残,面积锐减。洛阳诗人陈与义避乱南奔,有一段时间居住在浙江桐乡。47岁那年的一个春天,他偶然看到了住所旁边的一棵牡丹,不禁想起了家乡洛阳。国运不昌,故土难回,南方地暖,牡丹瘦弱,桐乡的牡丹怎能和洛阳的牡丹比肩呢?家国之思、身世之悲、飘零之感瞬间交织在一起,四十多岁、正当盛年的诗人在惆怅之余,提笔在纸上记录下了“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这样的百感交集。

      宋室南渡后,四川彭州的牡丹兴盛一时,被称为兴彭牡丹,但也仅兴盛于彭州一隅。金、元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期,游牧民族对草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花的兴趣,这两个时期,牡丹种植面积锐减,品种退化。到了明代,安徽亳州、山东曹州两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牡丹,相继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清朝。明代的曹州就是今天的菏泽。

      目前,国内牡丹在三个城市最为集中。一是河南洛阳。洛阳牡丹从武则天开始就名扬天下,因为这里的牡丹历史最悠久,珍稀品种最多,观赏价值最高。二是安徽亳州,药用牡丹在亳州广泛种植,但药用牡丹多为白色和淡粉色,又多为单瓣,观赏价值不高。三是山东菏泽,菏泽是中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和观赏基地。菏泽人种牡丹,就如同乡下老农种庄稼一般司空寻常。据统计,菏泽牡丹品种有一千二百八十多个,种植面积在五百亩以上的园区就有二十多个。“十里栽花算种田”,这本来是郑板桥描述的清代扬州地区大规模种植芍药的宏大场景,但在现代,用来描述菏泽人种植牡丹的场景,真是再恰当不过。所以,2012年3月,山东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牡丹之都”的光荣称号,确实是当之无愧。

      如果鱼玄机和陈与义在现代菏泽重生,看到牡丹的新品如此之多,种植规模如此之大,还被以如此之多的形式和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如此之多的普通人,他们是震惊还是狂喜呢?他们是会为牡丹沦落凡尘而叹惋,还是会为自己重生于真的盛世而庆幸呢?

    【审核人:站长】

        标题:储晓琴:那雨•那花•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1703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九天一剑九天一剑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2篇
      • 获得积分:46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