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王瑞松——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

  • 作者:王瑞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13 19:56:33
  • 被阅读0
  •   1975年我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这是我自己组装的电子管9寸黑白电视机。

      这台电视机着实让我自豪了好一阵子。在上世纪7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是稀缺物,不仅要凭票购买价格也贵;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元,买台电视机不吃不喝也要将近一年多的工资。

      1970年8月,青岛无线电二厂(海信的前身),借用原市总工会会议室做厂房,研发成功了“青岛牌”14英寸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这是整个山东省首次生产出的电视机。

      随着青岛牌电视机的推出,岛城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开始动手自己组装电视机,我单位的几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组装成功,我非常羡慕也跃跃欲试。

      我也自诩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比起那些真正的无线电爱好者,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小学生水平。少年时代我组装过矿石收音机,后来安装过晶体管收音机,这就是我这个无线电爱好者的全部经历。尽管我对无线电线路略知一二,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子管线路。困难抵不过内心的渴望,我要边学边干,何况身边还有同事可以请教。

      找来一份青岛牌电子管黑白电视机的线路图,一张电视机底盘图纸,开始筹备元器件。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要想备齐元件很困难;一台电视机上光电阻、电容就有上百件,更有一些元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正当我犯难时,一个朋友送给我一张青岛显像管厂的购买卷,可以到厂里买一只次品9英寸黑白显像管。朋友告诉我:“说是次品,只是检测中几个项目不达标,不影响业余者使用。”

      显像管搞到了,我信心大增,按照线路图我列了一个购买清单,每逢节假日就到处寻找元器件。3个多月时间,愣是没能配齐各种元件,后来利用出公差的机会,我在上海里弄的几家旧货店里淘齐了各种元器件。

      元件备齐,一块万用表,一支电烙铁,借来的一个简易绕线机,开始组装电视机。先用铁板做好电视机底盘,又按无线电杂志的介绍做好各种线圈骨架,随后就开始缠绕线圈。

      那时年轻热情高,下班回家后常常干到深夜。电源变压器线圈上要做出几个抽头,每隔一定的圈数就得抽出一个线头,借来的简易绕线机上没有计数器,要一圈圈记好圈数,犯困了没有记清圈数,前功尽弃从头再来,一个电源变压器绕制了3遍才做成。

      最难的是绕制高压包线圈。高压包是电视机的重要部件,也是最易损坏的部件;它输出的直流电压高达一万多伏,容易跳火击穿,因此高压包的制作成了关键。高压包线圈是用像头发丝一样粗细的0.08毫米的高强度漆包线,在骨架上绕2000多圈。高压包线圈绕制要特别仔细,要带上手套防止手汗粘在导线上;每层线与线要排列紧密,且不可重叠。我按照杂志的介绍用尼龙棒在车床上车制的高压包骨架,在园柱面上割了8道槽,将2000多圈分绕在8道槽里,用以降低层间电位差。

      用了近4个多月的业余时间,经历了多次失败,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的电视机终于在1975年底第一次接收到图像,那一刻成功的喜悦一下子就溢满我的心头,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那图像是电视台播放的测试卡,整个图像是一个圆的图形,图形上有黑白相间的格子和线条,用以对电视机的测试。

      在1975年,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我们院里几十户人家只有我家这台光腚猴子(没有外壳)电视机。每天晚上电视播放时我家就热闹起来,当时我家居住条件很差只有九平方米,小房间里挤满了人,房门外面的人翘着脚伸长脖子,窗户外面也站满人。

      我们院里有个平台,后来我把电视机搬到平台上,让邻居们尽情观看,满平台充满了欢声笑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由小到大,由黑白到彩色,由笨重的台式机到壁挂的平板电视。

      50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我那台光腚猴子电视机,想起那逝去的岁月。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瑞松——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696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