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宋广勤:一片诗心润画图

  • 作者:韩雪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10 13:08:43
  • 被阅读0
  •   恕堂题画诗集萃(刘忠国)

      寂静柴门闭,清幽老屋空。

      人忙山水外,家在画图中。

      春暖千枝动,风寒万树斜。

      兴吟何处去,岭上好人家。

      人闲居谷岫,鸟噪出山林。

      不识红尘乱,徒将乱古今。

      恕堂先生,本名刘忠国,河南焦作人。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尤其是诗书画三方面造诣深厚。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赋诗填词,挥毫泼墨,多有佳作问世。如今先生又推出《恕堂题画诗集萃》,他的题画诗分两类:一类是题在画上,旨在表达画意。这样使诗书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起到画龙点睛,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一类是题画诗是题在画外,是作者意犹未尽,不得不发,或画后心有感悟,以抒怀抱,欲与读者一同分享所得的。忠国先生的题画诗大多属于后者。他的题画诗或寄情山水,或托物言志,给人以美的享受。我现在试着对他的部分题画诗逐一赏析,与朋友们一同分享。

      第一首,从寂静的柴门,清幽的老屋,营造了一幅“山居图”。一个“闭”字,一个“空”字,愈发显得山居之所的静谧,清幽,衬托了山居之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为转结句蓄势。转结句宕开一面,意蕴深厚:“人忙山水外,家在画图中”。第三句尤为出彩,“忙”字是本诗的诗眼,一个“忙”字,胜过千言万语,蕴含多少酸甜苦辣,直教人情何以堪:山居如画,老屋空空,柴门紧闭。老屋的主人呢,却忙于生计,背井离乡,无奈留下空巢,或空巢老人。哪还有心思去欣赏家乡的风景呢?结句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首诗起承句中“寂静,清幽”二词,还须推敲:这两个词词意重复,且在表达诗意上力度不够。若分别改成“寂寂”,“苍苍”,这样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对增强诗意的表达似乎要好一些。

      第二首中的起承句对仗工稳而不呆板,其中的“动”“斜”二字,用词精准,富于动感:你听,仲春时节惠风和畅,千枝萌动,是否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俄而风云突变,春寒料峭,万树的枝条啊,又冻得瑟瑟发抖,使人怜悯。此时作为诗人,因为“风寒万树斜”,似乎有些扫兴,到哪里去寻觅诗意呢,作者在此抖个“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

      在读者的万分期待中,作者缓缓道来:“岭上好人家”。读者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要去山中寻觅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赋诗填词,以尽雅兴。一个“好”字,诗意盎然,尽在其中矣!

      第三首诗中的第一二句,突出一个“闲”字和一个“静”字,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蕴。如此幽闲之人,定是山中高士,看破红尘的隐者。按此套路演绎下去,这首诗也就平淡无奇了。然则作者在第三四句中,如峰回路转,出语惊人:“不识红尘乱,徒将论古今”。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诗句)试想,滚滚红尘中,从来都不是岁月静好的世外桃源:有时是惊涛骇浪,充满着暗礁险滩;有时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有时晴空万里,云淡风清。如果一个文人雅士,不识“红尘之乱”,即“不识人间烟火色”,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融入其中,他的高谈阔论,纵横捭阖,都属于清谈。这对国家对社会有什么益处呢,真是“徒将论古今”了。转结句富含哲理,吟之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

      以上三首,都是忠国先生题画诗中的力作。遗憾的是这些诗都是无题诗,又无对应的画作。读者只能依据诗意,去想像画图。所以,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必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的乐山,有的乐水,喜爱各有不同。假如忠国先生把毎首题画诗都写上题目,附上画作,那将是珠联璧合,锦上添花了。

      2020.07.19日写于沈丘实验中学

    【审核人:雨祺】

        标题:宋广勤:一片诗心润画图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980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