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额尔古纳河上的白云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2-06 11:28:55
  • 被阅读0
  •   ——记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曹慧敏

      小编说

      满洲里,一座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的边陲小城,也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所在地——移民管理警察曹慧敏就守护于此。她是内蒙古满洲里边检站的警花,是入选首届“十大国门卫士”称号的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女警。她十三年苦练本领,在三尺验证台上为国把关,慧眼如炬,洞察秋毫。戍守国门,她身处境外疫情输入第一战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守护北疆平安。她就是那额尔古纳河上的白云,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似温柔的呵护,似深情的守望。

      额尔古纳河上的白云

      ——记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曹慧敏

      文/李佩甫

      “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只有来到内蒙古草原,人们才真正领会,那苍茫、雄浑的气象,那辽远、无际的意境。

      相传,八百多年前,在广袤的草原上,铁木真率十万铁骑出征。那一天,战旗猎猎,车轮滚滚,战马奔腾,刀光遮天蔽日。大军所到之处,大地为之震颤,铁蹄下的生物四下逃奔……行进中,突然,马惊了。那匹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骏马突兀地长嘶一声,扬起前蹄,几乎把他从战马上掀下来。铁木真勒紧马缰,仰头一看:那朵白云,自出征以来,一直罩在他头顶上的那朵神性的、吉祥的白云,突然消失了。顿时,铁木真大惊,他立即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据说,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草原。

      在额尔古纳河上,这个传说一直流传着。至今,草原湿地仍留有传说是成吉思汗战马踏下的巨大蹄印。

      ……

      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西流到满洲里一带折向东北,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下游就是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界河。

      如今,额尔古纳河上的白云一朵一朵,倒映在蜿蜒曲折的河水中,舒伸漫卷,婉若游龙,气象万千。那白云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似温柔的呵护,又似深情的守望。

      吉祥的白云,给人以庇护和福祉的白云,一直静静地守望着北部边境之城——满洲里。

      曹慧敏笔直地站在边境口岸的大厅里,两手紧贴裤缝,双眼目视前方,头顶警徽,面带微笑,像一株亭亭的白桦。

      她站在那里,腰背笔直,有着军人的挺拔和干练。她的大眼睛纯净、平和,黝黑的眸子有如云朵般的安详。偶尔,也会有警觉的一瞥,鹿一样的。

      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满洲里边检站,她一直以这样的姿势站立在国门旁。从公路口岸,到铁路口岸,再到机场口岸,至今,已经整整13年了。

      她一直记得,2008年,她最初在公路口岸做站外引导的日日夜夜。

      每天白班夜班轮换,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站就是12个小时。当时出入境的人特别多,陆路口岸,承载着主要的客流量。

      有蹒跚的老人走过时,她会默默搀扶一把;有人肩扛手提负重经过时,她会轻声提醒当心行人;有人问询时,她会耐心解疑释惑;有游人满脸困惑茫然四顾的,她会给以详细的导引……一天下来,在回宿舍的路上,她的腿仿佛不会打弯儿,两只手因为下垂充血,肿胀得攥不拢拳头。

      但这些比起后半夜痛苦的犯困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困意一阵接一阵袭来,简直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地躺下,哪怕眯一分钟也好。揪头发、咬胳膊、掐大腿、抹风油精……那是对人生理和意志的最大考验。听老同志们讲过,水灵灵的姑娘几个夜班上下来,小脸立马发黄了。没办法,只有动起来,忙起来,用工作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起来,才能重新清醒。一直到后半夜出境的车即将离岸,不知不觉,困劲儿已经过去了。

      她在做站外引导时,把这项工作当作边检入门的引导。在这期间,她对出入境通关的每道流程有了了解,对形形色色往来边境的旅客有了认知。她想,领导这样安排工作,对于初入职的人来说,的确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课。

      领导和老边检人将一切看在眼里——曹慧敏,这姑娘是个优秀检查员的好苗子。如同一块璞玉,她需要的是历练和打磨。

      她的心中自有分寸。一代又一代边检人,是她的老师和前辈,也是引领她的榜样和明灯。自打分配到这里的第一天,她就知道,满洲里边检站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以历史悠久、业务过硬、作风扎实而著称的边检站。她忘不了,其他边检站的同行得知她工作在满站,向她投来羡慕、钦敬的目光。她深知,那目光是向满站的光荣历史致敬,也意味着今天的责任和担当。

      可是,那一天,她哭了。

      那天,边防检查站的站长来检查工作,大厅里熙熙攘攘,来往的人很多。当站长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突然停下来问:“你叫什么名字?”她说:“曹慧敏。”站长说:“哦,小曹。刚刚那个俄国人说了什么?”她一下蒙了,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啊,上岗培训时,她学过一些边境口语会话。在大厅当导引,有机会,她也会跟过境的客人交流。她一直努力学习边境常用(俄、蒙、英)会话,刚才这个过境的俄国人跟翻译说了些什么,她大致应该是知道的。可那俄国人边走边说,周围很嘈杂,他的声音也低了些,“一点点,一点点”,是这个意思吗?她吃不准,不敢回答,只好说:“我不知道。”站长并没有批评她,只是看了她一眼。

      就是这一眼,把她看得脸上火辣辣的,头都抬不起来。就在前一天,站里业务考试,一共十二项,她有两项不及格。想到这些,她满眼都是泪水。

      晚上回到宿舍,窗外,月光如水。时值春末夏初,有不知名的小虫在鸣叫,这是满洲里最好的季节,可她心里却一直在翻江倒海……太丢人了!她在心里狠狠地责备着自己。她嫌自己进步太慢,恨自己业务不精。她从小自尊心就很强,尤其现在作为一个守护国家利益、代表国家形象的边检人,她不能原谅自己那“一点点”的错误。

      这之后,她再也没有犯过类似错误。

      许多年过去了,她当选为“十大国门卫士”。可当初入职的经历和教训,她还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你见过那种纸叠的小飞机吗?

      少年时的慧敏,曾用纸飞机放飞梦想。

      慧敏自幼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她出生在内蒙古通辽的科左后旗,父母都是医生。在她不到十岁的时候,她和哥哥住到了奶奶家里。奶奶家住在甘旗卡镇,父母把他们兄妹送到这里,一是因为工作忙,二是因为这里的学校好一些。

      慧敏从小就敏感、懂事。奶奶年岁大了,父母离得远又工作忙,从小学到中学,慧敏早早成了一个有主意的孩子。在学校,她甚至成了哥哥的监护人。上课时,老师让她坐在哥哥的座位后边,监督调皮的哥哥学习。放学做完功课,她洗自己的衣服,还得洗奶奶和哥哥的衣服。冬天的内蒙古,滴水成冰,刚洗完的衣服,一下子就冻上了,慧敏的两只手疼得像针扎一样。她把手凑在嘴边哈着气,偷偷掉眼泪,然后擦干眼泪,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她会一个人静静地折纸飞机,把自己的愿望和学习目标写在飞机上,然后嗖地一下,从窗口放飞出去。

      人小,路远,风大。蓝天上白云一朵朵飞。小女孩儿一天天长大。

      她的成绩日益居前,学习再苦再累她也不觉得委屈。是宽广辽阔的草原给了她自强的性格?还是对未来的期许让她自律而独立?

      高考前夕,她放飞了人生最后一架纸飞机,飞机上写着她的人生祈愿。小飞机从教学楼放飞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考试结束,她就有预感,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成绩公布之前填志愿,她填报了远离家乡的宁波海警学校(现在改名为武警海警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军校提前录取,她的梦想成真。2005年,这所当年隶属于武警的军事院校,在整个内蒙古地区只招收了她一名女生。

      十八岁的曹慧敏来到了宁波。南方的沿海城市,有着与内蒙古截然不同的风情。温润的气候,潮湿的海风,姑娘们裙裾飘飘,男人们的身型普遍不像家乡内蒙古的男子那样高大壮实。各种时髦的服饰让人目不暇接,港台流行音乐满大街流淌。

      十八岁的姑娘谁不爱美呢?备战高考禁锢已久,她禁不住想要放飞自我。报到前,她在宁波特意找了家美发店,理了个大方秀雅的发型。理发师在身后举着镜子问她满意吗,她有些羞涩地笑了。五官清丽、高挑苗条的她走在大街上,有很高的回头率呢!

      可是,进校的第一天,哨子吹响了,全体新入校的女生,集合在一起,在区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一家理发店的门前。没有多余的解释,一个个女孩子全剪成了跟男生一样的短头发。剪发那天,曹慧敏又一次掉了泪。可接下来三个月的军训,让她明白,剪短头发,是多么正确、必要。

      第一次训练,就是绕着操场跑11圈。3300米跑下来,她的五脏六腑连同胳膊腿,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尽管有一半蒙古族血统的她,素来以为自己不怕苦、能吃苦。

      入校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是她从未经历过的“魔鬼训练”。首先是走队列、站军姿。走队列还好说,主要看反应。站军姿是要在烈日下一站三个小时,还要把大盖军帽翻过来顶在头上,稍有晃动,帽子一旦掉下来,是要挨罚的;同时,两只手要紧贴裤缝,教官如果能把你的手从裤缝上掰开,也是要挨罚的。

      整理内务叠被子也不容易。为了达标,她凌晨四点半起床,在地上一遍遍练习,把被子叠成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豆腐块。还有突如而来的紧急集合,大夏天,背着热水壶拉练……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她身上的汗从未干过。胳膊腿是木的、麻的,已经感知不到疼痛。同班一个女生觉得太苦,闹着要退学,可慧敏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人生所有的苦都不会白吃,这样的经历,如同锤炼、淬火。所谓军人气质,就这样融入血液中。

      三年军校生活,除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她的精神世界也更为丰富和开阔。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那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每一行都是斑斑血泪,催人奋发,让人清醒。

      毕业时,她长了两厘米。21岁的她挺拔秀丽,目光坚定。

      大千世界,有一种缘分,叫作不期而遇。

      曹慧敏与高奎相识在去满洲里的火车上。

      绿皮的“草原列车”从呼和浩特发车,终点站是东北边境的满洲里,全程2532公里。

      高奎毕业于廊坊武警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指挥学专业。他登上这趟列车,赴满洲里边检站报到。身高一米八的大小伙子感冒了,还发着烧。他托战友去退票口买到两张卧铺票,自己留下一张,另一张给了战友。没想到,战友把票送给了曹慧敏。

      高奎刚刚在车上安顿好,曹慧敏就上了车。她拉着箱子找到自己的铺位,发现和这个高大的男生是上下铺。高奎二话不说,从姑娘手里接过箱子,放在了行李架上。三两句话一聊,两人竟都是去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报到的。

      “你家哪儿的?”高奎问姑娘。

      “通辽。你家呢?”

      “离你家不远,赤峰。”

      赤峰是内蒙古第二大城市,离通辽有300多公里的路程。在辽阔的内蒙古,300多公里的确不算远。

      两人是老乡,又都刚从军校毕业,还将去同一个单位报到,一聊起来,就有了许多共同话题。

      慧敏话不多,她平时也这样。听别人说话时,她总是安安静静的。她眼中的高奎,初看上去有点儿吊儿郎当,可不过一会儿工夫,她就看出,这个只比她大两岁的年轻人,为人实在,办事靠谱。

      他把下铺让给了慧敏,脚蹬着梯子,把自己的挎包放到上铺。慧敏看到,他脚上的袜底磨得只剩薄薄一层,简直是纤毫毕现,几乎要看到肉了。

      慧敏心中暗想,这人还挺俭省呢。可看他待人,却又十分大方。

      列车每停靠一个大站,他不顾自己还感冒着,总是下车买来各种食品,一一分给邻近铺位新结识的旅伴。当然,头一份是给慧敏的。他做事细心,耐心,打开水,他会给大家的水杯都添上。他说话办事一点儿也不磨叽,挚诚、硬朗、英气十足。很快,车上的人跟他就熟识了,哥哥长兄弟短地叫得亲热。

      在交谈中,慧敏发现,他是那么热爱部队,热爱军人的荣誉。他说,他从小就想当兵。小到什么时候?小到刚有记忆的时候。高中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了军。从一名边防武警,到层层过关考上军校,他终于实现了当一名保家卫国职业军人的理想。讲起这些,他有一种不动声色的笃定和洒脱。笃定和洒脱中,昂扬着男儿阳刚的自尊自信。

      面对着慧敏,高奎看出了这个女孩儿的与众不同。她不施脂粉,干干净净,一路也没多说什么,不显山不露水,眼眸如星,安稳平静。

      当聊起刚入伍新兵的趣事时,她对他讲起了自己的新兵经历。那会儿,队长只要看见她们闲下来,就让她们去拔草。她们拔光了校园所有的草,连学校特意种的草也拔光了。有时实在困得厉害,拔着草就能睡着……当初感觉那么无聊的事,如今回想,还真是有趣呢。讲到这里,她粲然一笑,那笑脸让他心里烫烫的。

      40个小时,2000多公里行程。列车前行。

      ……林西、林东、查布嘎、开鲁、白城、三间房、富拉尔基……

      车窗外,白云不远不近地飘在空中。车行到哪里,白云就跟到哪里。青青草原连绵铺向天际,大面积的油菜花田像是打翻了金黄色的颜料箱,无遮无拦地流淌开去。列车前行。

      ……扎兰屯、博格图、乌奴耳、免渡河、牙克石、海拉尔……

      车窗内,狭小的空间,摇曳着太阳初升的光影,洋溢着春草生长的气息。那光影气息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柔和鲜活,映射着两个年轻人纯洁、阳光、毫无阴霾的心境。

      这世界有几十亿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多么奇妙。有的人几十年天天见面,朝夕相处,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相互心隔着心。也有人偶然的一次邂逅,内心却涌动着无尽的欢喜,难得的互相懂得,难得的彼此默契。那感觉,仿佛重逢自己的前世今生。

      ……

      列车的广播里,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乌兰巴托的夜》,歌声宽广深沉,似有无尽的忧伤。他们谁也不作声,就那么默默地坐着、听着,觉得有些感伤,又觉得十分美好。

      满洲里站到了。下车时,他们的眼里、心里,都多了些眷恋的情愫。

      报到之后,在全新的环境和同事中,两人时刻都能感觉到彼此。那或许是一句普通的问候,又或许是人群中擦肩而过时不经意的回眸。

      一天,高奎径直找到慧敏。他没有铺垫,也没有起承转合,以他一贯的风格,直截了当地对慧敏说:“你如果觉得咱俩行,咱就好好处朋友。如果你觉得不行,咱们还是好同事……”这些话乍一听直来直去,却是他再三思量的结果。

      迎着高奎的目光,慧敏的声音不高,却很肯定。她清晰地说了几个字:“好,我愿意。”

      双瞳剪水,如一泓清潭。她没有羞怯,更没有忸怩,甚至没说我考虑考虑、我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之类的话。她的回答让高奎欣喜地想:这真是个主意很正的女孩儿,自己总算没看错人。

      多年后回想往事,高奎恍然感悟,慧敏不仅对感情主意正,其实她一直就是个主意很正的人。但凡认准的事,她就像是一根筋,从不会左顾右盼,犹豫不决。

      就这样,他们牢牢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初恋,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人生。

      如此简单,又如此郑重。

      三个月的边检岗前培训结束,慧敏分在陆路口岸值守,高奎分在中队带兵。白天黑夜地倒班,各自住在单身宿舍。不是这个有任务,就是那个在岗上。思念对方了,就打打电话,在QQ上聊一会儿。好不容易见了面,一起吃吃烤串儿,在北湖边走走,连看场电影的时间都不够。慧敏也曾对高奎嗔道:“咱们谈恋爱,连花前月下的浪漫都没有。”可正因如此,他们更珍惜这份情感。大好年华,正该是努力工作的时候,虽说聚少离多,但他们的爱并没减少半分。

      四年后,他们结婚了。

      这以后,慧敏和高奎这段“一见钟情”的姻缘,成了满洲里边检站的佳话。有些新入职的小青年,半是顽皮半是羡慕地要“奎哥”、“敏姐”分享恋爱秘籍。作为“过来人”,慧敏和高奎总是笑着转移话题。年轻时只看见云淡风轻,岁月静好,哪里体会得到,生活中更多时候需要负重前行。

      衡量一段感情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是甜言蜜语、山盟海誓?还是朝夕相守、卿卿我我?在慧敏和高奎看来,好的感情是彼此砥砺,共同成长;是在酸甜苦辣的岁月里,无怨无悔,执手并肩一起走过。

      满洲里的建城历史不算久远,迄今为止,共120年。她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坐拥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是一座带有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

      小城建筑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风格,那些楼房或有着欧式的彩绘尖塔,或有着蒙古包似的雄浑圆顶。街道整洁,格局方正。

      此时的小城是童话般的、美丽性感的、混血的,也是安静的、诗意的、梦幻般的。

      疫情之前,这里的每条大街上都能看到许多俄罗斯人。他们跨江而来,品尝美食,开怀畅饮,追逐着这里温暖的灯火和温暖的人情。店铺里、街道旁,不时会听到“哈拉勺”或“撕巴洗巴”(您好、谢谢)等俄语的交谈声。

      一年四季,这里似乎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夏季。夏季最是宜人,可是时间太短暂,只有两个多月。漫长的冬季冰雪覆盖,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多度。

      这座城市因口岸而建,边境货物往来不分冬季夏季。驻守口岸的边防检查站,也不分冬夏地日夜忙碌着。

      满洲里边检站担负着满洲里公路、铁路、空港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及六个执勤现场的边防检查任务。他们要检验出入境的车辆、货物、人员、证件……这里的公路和铁路口岸,24小时通关。平均每年进出旅客高达180余万人次,货物3000多万吨,吞吐量大,任务很重。

      当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满洲里口岸客运停止,货运不降反增。每天,从夜晚到清晨,有整车整车的原木和其他原材料进入中国边境,再有整车整车的电子产品和生活用品驶出国门奔向远方。

      口岸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见证。一百年前,满洲里口岸见证了民族的屈辱和伤痛,如今,满洲里口岸见证着中国的富强和繁荣。

      曹慧敏记得,她第一次坐上检查台时,并不十分紧张。期待和喜悦充溢心中,她感到自豪且自信。为了这一天,她做了最充分的准备。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面对海量的边检业务知识,她拿出从头开始的拼劲儿,一头扎进去。当她坐在这里时,神圣的荣誉感油然而生——这里是国门。

      验关时,她认真细致。啪的一声,验讫章盖了下去。每次验讫,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国门前的责任,比泰山还重。

      她坐在检查台上,代表国家口岸履行边检职责。每天,看许多人从验关台旁经过,边检人员要严肃端庄,要有礼有节,在大方得体的同时,还要不动声色。

      只是偶尔,她在验关时会非常难过。当看到那些被骗到外国打工的中国人,他们被各种许诺诱惑,远离故土亲人,在异国他乡受尽欺凌,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回来。他们中有说一口东北话的黑龙江人,也有身材瘦小的南方人。翻看他们的护照,出关时照片上的人还十分精神,可回来时却蓬头垢面,张皇憔悴,几乎不像同一个人。那些护照浸了汗和泥水,又脏又臭。

      验讫放行,听到一声声叹息:“终于回来了!”

      曹慧敏会在心里对他们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每当边关“会晤旗”升起,曹慧敏就免不了着急、焦虑。

      她多次听老同志讲起,边关无小事,升“会晤旗”是很慎重的事,搞不好就会酿成外交事件。

      满洲里边检站最早是在1957年与俄方边检站建立“会晤”联系的。那时,因通关双方交流的需要,在边关拉了一部专线电话。近些年来,出入关的车辆和人员逐年增多,报关信息、货物车辆受阻产生问题和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双方商定:各自在关防前竖立旗杆,需要会晤商谈以升旗为号。升一面小红旗是“普通会晤”,升两面小红旗是“紧急会晤”。

      一次,临近年关,因俄罗斯口岸放行缓慢,过往车辆积压太长时间,司机们情绪不稳,随时可能发生事端。这时,中方及时升起了“紧急会晤旗”。双方紧急磋商后,俄方提高了验放速度,危机得以解除。

      曹慧敏唯恐自己工作上有什么差池,带来外交的麻烦。特别是那趟国际列车,它是中俄友谊的象征。若因验关影响了发车时间,就是一次事故,要发通报的。

      国际列车需登车验证。每次登上这趟列车,曹慧敏浑身的神经立刻绷了起来,大脑和身体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上车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次要查验一二百位旅客。旅客有时来自二十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护照又各有不同。这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专业素养。

      曹慧敏清楚,陆路口岸的验放速度要想快速准确,首先流程不能出错。“人证对照加有效期”,几项查验一点儿都不能马虎。收过来的护照,按旅客座次顺序叠放在手臂。手臂要伸得不松不紧,使用的力量也要不大不小,只有用巧劲儿,才能控制一大沓护照不歪不斜不滑落。一不小心,护照掉落,整个顺序乱了套,在规定时间必定完不成任务。

      有一次,一个新手初登国际列车,护照撒落一地,差点儿没准时发车。

      国门那边是俄方,接下来他们还要通关。中方如有什么差池被他们抓住,不仅出关的旅客会被遣送回来,“紧急会晤”的小旗也会马上升起。

      每次登车验证完毕,即使在凛冽的寒冬,慧敏的衬衣依然会汗湿。看到列车驶出国门,随着汽笛长鸣,她会跟着深深地透一口长气。

      在实践中,曹慧敏一天天成长。

      若论业务能力,曹慧敏最佩服站里的前辈。他们长期工作在边检一线,年纪不算很大,却业务精通,身怀绝技。

      教导员于国娟,现在是公路口岸的领导。她在空港时,平均20多秒验讫入境。有旅客语言交流不畅,她拿起护照,用手一捻,凭手感就可以准确判断出这是哪里的护照。护照的哪一页有假,哪一处作伪,是替换了照片?还是篡改了信息?她的判断都准确无误。

      还有调到别处工作的杨春燕,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她敏锐又稳健,对边检专业的把控无懈可击。在言传身教中,人们称她是“问不倒”。曹慧敏一直记得,在现场,每遇一个新案例,她都会把处理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和以前的案例进行对照。一处处细微的发现,烛照洞明,天长日久,便化为一个人出色的认知能力。

      当然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曹慧敏每天都能看到,一直都在学习。一事当前,这些领导和同事总是抛开个人得失的权衡考量,永远把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守好国门,做好本职工作,这是他们的初心,也是他们的使命和担当。

      这些人和事感染着曹慧敏,激励着曹慧敏。她成长的脚步,就像踏着公路口岸验证大厅的96级台阶,一步接着一步,不歇一口气。

      ……

      由此,一页一页,她写下了18万字的学习笔记。十万余条边检业务知识点,她烂熟于心。口岸常遇的80多种护照、200多种签证的防伪查验方法,她熟练掌握。先后八次参加全区边检业务抽考,她始终保持全部科目的满分。

      数字单调、明晰,如同日复一日的人生,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喧哗夸张。每天做同样的事,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人不可欺,事不可罔。扎扎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沉潜而平实地努力,继而形成一个人的品质和操守。浮华世事,诸般欲望,并不能构成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感知工作的价值,被他人所需要,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同时,也彰显出一个人的精神质地。

      天空湛蓝如洗,白云不染纤尘。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在空港口岸,这时的曹慧敏已经是带班的副科长了。

      曹慧敏像往常一样坐在验关台上。这天,排队出关的人不是很多,她认真核查,逐一验放。

      一个女子站在她面前,女子三十岁出头儿的样子。人证核查后,她拿起验讫章又放了下去。不知为什么,她感觉面前的这个人有问题。再对照一遍,人和护照上的照片是一致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曹慧敏说:“你抬起头,看着我。”

      这女子一点儿也不紧张,就那么歪着头,有点儿挑衅地看着眼前这位较真儿的检查员。

      曹慧敏看定她,突然说:“告诉我你的身份证号码。”

      女子大大咧咧地说:“那么一长串,记不住。”

      这时,曹慧敏发现,这女子眼球的位置和护照照片上眼球的位置是不一致的……

      只听女子怨道:“你能不能快点儿呀?”

      曹慧敏又发现,女子的发际线和照片上的也不一致,虽然差别非常细微,便说:“别急,你急什么?”

      显然,这女子是有心理准备的。她突然说:“我怀孕了……”

      曹慧敏警觉地看了一眼她,说:“知道了。放心吧,会保证你的安全。”接着,曹慧敏果断地给法制科打了电话。

      打完电话后,曹慧敏想确认一下她的判断,问:“你家里有姐妹吗?”

      女子说:“有啊。我有一个妹妹,妹妹小着呢。怎么啦?”

      就此,曹慧敏再一次扩大数据搜索范围,发现这女子有一个姐姐,她姐姐和她竟然是双胞胎姐妹。两人长得实在是太像了!

      经过查证,这个女子用她姐姐的护照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栽在了心细如发的曹慧敏手里。

      这之后,同事夸赞曹慧敏有一双“神眼”。可有谁知道,“神眼”是怎样练成的?

      她在以往查获的一个个伪假证件中,反复琢磨,归纳出了“两对两看”检验法。

      首先,是人证对照。

      通常,人们看一个人,会关注他长得好看还是难看,他的肤色、他的发型、他的高矮胖瘦等。

      曹慧敏看人,是从旅客外貌到护照上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照:脸型、面部特征、痣、发际线、眼角、眼球的位置、法令纹、鼻子与耳垂的平行线、抬头纹的纹路……从这些细微处去看人,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长得绝对相同的人。她就这样区分出了那对双胞胎姐妹的差别。

      其次,是证件核查。

      全世界有19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护照都不一样。

      检查护照,要仔细比对证件样本的不同,纸质的厚薄、水印光线是否有伪。然后查看盖在护照上的章,出境卡上的章,登机牌上的章,不仅三枚章缺一不可,顺续也是不能乱的。

      接着,还要核对持护照人的姓名。虽说如今有了机器验证,但机器有时也会出错,这就需要人工录入进行比对。人们只知道俄罗斯人的姓名长,其实蒙古人的姓名更长。这些姓名特别难录入,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录入时,需要仔细核对……至此,“两对两看”结束,判定站在面前的人是否准予通关。

      以上全部,要在45秒内完成。45秒,不到一分钟,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做到这一切,是否需要照相机镜头一样的眼睛?侦查员一样的洞察力?计算机一样的精准?法官一样的果决判断?

      曹慧敏的确是做到了。多年来,她累计核查发现有重点国家(地区)活动轨迹的外国籍旅客3000余名;疑似双国籍不准入境人员120名;筛查发现在逃或变换身份的人员10名;查获网上追逃9人次,查出骗取证件11人次。

      她履行了神圣的职责,是忠诚的“国门卫士”。

      李佩甫,出生于河南许昌,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篇小说《生命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等奖项,其代表作有《金屋》《羊的门》《城的灯》《城市白皮书》《生命册》等。

     

    【审核人:站长】

        标题:额尔古纳河上的白云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61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