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这片的苍茫大地上,武夷山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它用巍峨的身姿,诉说着千年的壮美与沧桑,而山脚下的武夷小镇,则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依偎在巨人的怀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每当墟日来临,武夷镇便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喧嚣与热闹交织,满满的烟火人间味,它像是在特定的日子去参加一次隆重的乡间盛会,形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画卷。
繁华的都市,已难再见到小城镇市集喧闹的叫卖场景。“宅家”的年轻朋友们也习惯了打开手机“逛”淘宝。在这醉人的深秋里,我回到了武夷山,和自家姐妹们一起特意到武夷镇赶墟。我喜欢赶墟,喜欢那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墟日是民间传统赶集买卖之日,每月逢农历尾数一和六是武夷镇赶墟日。墟日,是武夷镇最热闹的时刻。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他们或肩扛手提,或推车拉车,满载着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前来赶墟。墟场上,摊位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有新鲜的蔬菜瓜果,有香气四溢的熟食小吃,还有花卉,自养的家禽、精美的手工编织品、木制、铁制等农业用具和陶瓷器皿。他们聚拢在每街每巷,挨挨挤挤地并排叫卖着,每一个摊位前都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走在墟场上,耳边传来的是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以及乡亲们讨价还价的欢笑声。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动人的乡村交响乐,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淳朴与真实。
在墟场上,最能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那些色香味俱佳的小吃摊了。无论是香气扑鼻的烤红薯,还是煮熟纯甜的糯白玉米,还有软糯可口的糍粑和乌米饭,都能让人垂涎欲滴。这些小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人们似乎也在品味来自心底的那份温暖与幸福。
我徜徉在人海中,发现卖东西的大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买东西的则有老有小。我自从到国内各地旅游后,对这样的赶圩集市情有独钟,见多了都市的繁华和热闹,可遇上一场满满乡土味的既独特又传统的赶墟集市,反倒更让我欣喜不已。
我移位在不同的摊位前,看见了许多都是从未见过的乡间好物,特好奇那些叫不上名的野果,它们可都是天然好物,我就蹲下身和乡亲们聊聊,聊上几句这才知晓此果为何物。更妙的是,这里的年轻人或是老人家都有着和我们自然熟络的本事,就在和他们像是和家里人拉家常的一会功夫,我便能对手里拿起的心仪好物全然熟稔,是种非常有意思的体验感受。
武夷山因群山环绕,青竹颇多,竹编工艺在武夷山也属于非遗文化之一。到竹工艺摊位前,竹子被能工巧匠们编制成一个个精美巧妙的竹工艺品,我是欣赏了又欣赏,它们既实用又美观。
市集上还能看到形状奇异,功效却十足的中草药,大多是老人家在卖。他们对生活富有经验,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药,他们说这都是祖先留下来的“灵丹妙药”,虽不能包治百病,却能清热解毒。
心灵手巧的武夷山百姓将草药制成草药丸,黑乎乎椭圆形,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后来人们美其名曰“凤凰蛋”。我曾买过挺管用的,有什么感冒或是头痛脑热的,把那草药丸子用开水一泡,热乎乎的喝上一大杯,出一些汗,症状就减缓了许多。
除了草药,各式山间野货也是必不可少的:红菇、香菇、草菇以及木耳、笋干、苦菜干都是最为常见的山野味,还有新鲜的木槿花都是山里人羹汤鲜美的秘诀。
夕阳西下,墟日结束了,整个武夷镇便又回归了那份宁静与和谐。但那份来自墟日的热闹与欢笑,却如同武夷山的云雾一般,久久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虽然现在的人们有了淘宝,有了双十一,但我想赶墟不仅仅只是集市这个简单的定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一种传承,是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相处和交流;是一场民间的自然与淳朴,欢乐与融洽的活动,也是每一门技艺的传承延续,更是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
赶完一趟墟,真的是一件雀跃开心的事情,可以说是收获满满的,买了许多我爱吃和喜欢的东西。
居住生活在武夷山,在这里不仅可以充分享受自然山水的美,而且能感受到生活本该有的那种热闹的真实烟火气。
2024年10月写于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