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陈敬刚||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航标灯辛老师: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 作者:翀翀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7-18 00:18:49
  • 被阅读0
  •   经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中国著名短跑运动员、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眼镜侠”胡凯为人物原型创作而成的电影剧本《眼镜飞侠》终于在由中国奥委会新闻宣传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宣传部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中凭借故事的独特性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创意提案奖”。然而值此电影即将开拍的时刻,在我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引路人辛老师,您在那边还好吗……

      作为中国短跑走向腾飞的“报春鸟”,“眼镜侠”胡凯于2005年8月在土耳其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00米决赛中力挫群英,勇夺金牌,这是中国人在世界大赛中首次摘取该项目桂冠。胡凯和我毕业于同一所中学——青岛三中。作为母校的毕业生,自幼对文学有着深深挚爱的我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的校友作为大银幕中的人物原型塑造成功。于是我毅然决定大胆尝试进行电影剧本创作!

      为了写好剧本,我多次回到母校三中进行采访,并联系上了胡凯的父母。第一次从事剧本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多少个奔波忙碌的白天,多少个孤灯相伴的夜晚。图书馆、学校、报社体育新闻部……处处留下了我忙碌的身影。为了实现心中的文学梦想,我在努力的拼搏着。

      此时,在我的创作生涯中遇到了一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贵人”。他不断对我进行鼓励:“一切外因都是客观的;只有你的真实水平占主导因素,剧本的质量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所在!”

      这位“贵人”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一举获得过金鸡奖、百花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等九项国内电影大奖的农村题材影片《喜盈门》的编剧——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文艺分会会长辛显令老师。

      多年前参加过一次青岛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时任青岛市作协主席的郑女士在闲谈中对我提到了当年那部轰动全国、好评如潮的农村电影《喜盈门》以及多才多艺、德高望重的辛老师。当时正处于迷茫状态下的我深知从事文学创作不能一味闭门造车;如果经过一些曾经有过成功经验的良师益友的指点,肯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我从郑主席口中得知:眼下辛老师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不太方便接待客人。在我的再三恳求下,郑主席终于答应在合适的时候帮我牵线搭桥……

      这天郑主席打来电话,告诉我辛老师病情有所好转,正在家中休养。在电话里郑主席再三叮嘱我不要过多影响辛老师休息……

      按照她提供的电话,经过预约后我来到了辛老师的家。怀着忐忑不安的紧张心情,我按响了门铃。辛老师的妻子王女士热情地将我让进屋中。在卧室里,我见到了躺在病榻上的辛老师。虽然知道辛老师久病缠身,但眼前的情景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由于长期与病魔抗争,年过花甲的辛老师已经身体枯槁,骨瘦如柴。唯有那对炯炯有神的双眼依旧保持着文人那种特有的神采,似乎在向这个世界证明着他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辛老师非常谦和,招呼我坐在床前的椅子上。手把手地对我讲解着剧本创作的基本要领:从蒙太奇的定义和组成,到各种镜头语言的灵活运用,再到剧本的题旨与题材的相互关联……当时我正为剧本的创作思路感到发愁:内容缺乏矛盾冲突看点,因为这毕竟不是一部像《战狼2》和《红海行动》那样的军事、动作大片。辛老师指导我:“剧本的矛盾冲突不一定非要是外在的、强烈的,有时候潜在的、火药味不那么浓的冲突同样可以碰撞出火花,给观众带来思想上的冲击。比如《喜盈门》这样形象单纯、故事明朗、情节紧凑的农村电影,通过一碗饺子就可以展现出强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观众对于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无限深思……”

      当前自己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普通写手,而作为国内知名作家的辛老师竟然对我如此关心与支持,一份荣幸与感激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经过一番炼狱般的千锤百炼,剧本初稿终于出炉。这里面究竟凝聚了多少心血,只有我自己知道。满怀着一份喜悦与憧憬,我拿着成型后的剧本先后找到了了青岛数家影视公司。然而现实的残酷与美好的想象反差太大了:影视圈的许多导演和制片人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根本不感冒,我的剧本更是无人问津。几个月下来,没有看到丝毫希望。剧本迟迟没有找到买家,周围许多亲戚朋友甚至包括我的父母在内都认为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很难有大的作为。

      “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以前要说中国人能够在国际赛场上拿到百米世界冠军,谁敢相信?胡凯这不就创造了奇迹吗!既然你以他为人物原型创作剧本,我相信奇迹同样能够在你的身上发生!”

      辛老师鼓励的话使我深受感动,希望之火在心中又一次激情点燃!但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艰难曲折甚至荆棘丛生。文学战场上虽然没有硝烟,但比拼却异常残酷激烈。当我重新鼓起勇气拿着刚出炉的剧本参加影视圈各项比赛时,却屡屡遭遇“滑铁卢”: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连续在同一年度举行的“夏衍杯”和“北京影协杯”剧本选拔赛中先后败北,均未能入选最终的获奖名单。难道是自己的能力太差,根本无法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眼前的一切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些心灰意冷……

      当时处于心潮低谷的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连一年一度的市文联座谈会也不想参加。在郑主席再三邀请下,我勉强答应参加。整个会议过程中我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显得心不在焉,无精打采。散会后郑主席主动找我谈话:“你最近的情况辛老师都告诉我了,我现在想要对你说的是,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知道吗:辛老师当年刚踏上这条道的时候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既写小说,又给单位写通讯报道,还给一些报刊的副刊撰稿。结果三年下来,只有两三篇通讯报导变成了铅字。由于文章总是被退稿,他经常受到别人的奚落和讥笑。然而他却凭借那股坚韧执着的精神硬是挺了下来,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而你现在正是缺乏这种历练!”

      提到辛老师,我感到心头猛然震颤:是啊,与他当年的经历相比,自己眼前遇到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不敢去正视呢!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去拜访一下辛老师。由于最近一直比较低落,加上辛老师身体虚弱不便会客,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去看望辛老师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参加这次座谈会之后的第三天,青岛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条赫然醒目的标题新闻:“原青岛市文联副主席辛显令因病辞世”……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虽然知道辛老师早已病入膏肓,但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感到无法接受!辛老师躺在病榻上耐心细致地指正自己剧本中每一处细节的场面依旧历历在目。言犹在耳,恩师已然亡故……前方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现在又失去了经验丰富的指路人。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

      周日上午,青岛市殡仪馆告别厅内聚集了辛老师的许多生前的亲朋好友。仰卧在鲜花丛中的辛老师神态格外安详,似乎还在构思着新的作品……

      站立在人群中的我心中默默地念叨:辛老师,安息吧,愿您一路走好……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之后,王女士把我叫到自己身边,哽咽着告诉我:“辛老师临终前一直挂念着你,他要我交给你一样东西!”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我。

      我含泪取出信件,这是辛老师临终前留给我的遗言:“小陈,今后我不能亲自指导你了。你的创作生涯才刚刚开始,道路还相当漫长。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因为你是一个非常有志的文学青年!祝愿你的影视处女作早日登上大银幕……”

      王女士泣不成声地告诉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辛老师躺在床上无法执笔,这封信是由他本人口述,自己动笔写下的……”

      时至今日,回想起辛老师在遗言中对自己的敦敦教诲依然记忆犹新:“作为一名职业编剧,必须学会擅于捕捉别人发现不了或者还没有发现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这是我几十年创作生涯中总结摸索出的一套经验和心得体会。我认为虽然胡凯的竞技成绩有些强差人意,但是他能够获得全国年度体坛风云人物、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体育十佳劳伦斯奖最佳新人奖、以及“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等这些光荣的荣誉和称号,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必然会存在着亮丽的闪光点,其价值意义一定不同凡响、分量十足!只要你能够成功地挖掘出胡凯身上潜在的价值,我相信你的剧本就一定会成功!至于应当如何正确的挖掘,就要靠你自己去慢慢推敲和把握了……”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辛老师在弥留之际还这样关心自己。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退缩和放弃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悼念辛老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争取使这部电影早日成功问世!

      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也要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影视处女作。决不能辜负辛老师临终前对我抱有的殷切期望……

      辛老师信中的一番话为我指点迷津,使我心中茅塞顿开。随后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他提出的观点:胡凯身上到底具有哪些特殊的价值意义呢?究竟应当从什么角度切入,寻找并打开突破口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虽然绞尽脑汁,但仍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真的是机遇的垂青,有一天我非常偶然地在社区报栏内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一条赫然醒目的大标题——《胡凯预示中国体育未来》。该报道称: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关注胡凯,称其是最接近业余奥运选手理想标准的中国运动员──不是将自己的整个人生都贡献给体育运动!报道说:无论比赛成绩如何,胡凯目前的成就都已经是非常出众:他走到是一条“教育与体育相结合”性质下的纯粹业余训练,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体制几乎完全绝缘的道路。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运动员”,与其他在大学里挂有学籍而本人常年在专业队训练的“运动员大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以在校读书的“大学生运动员”身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胡凯所代表的业余运动员理想形象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已不复存在,甚至在美国也一样──美国的竞争压力迫使很多顶尖运动员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完全投入到了训练和比赛中。报道同时认为:胡斌的出现显示了中国体育体系的本质在逐步发生变化,也预示了中国体育的未来。而未来在中国可能将出现更多象胡凯这样的“大学生运动员”!《人民日报》最后评论:胡凯,让我们看到中国体育的希望。虽然中国拿到奥运金牌总数第一,全国人民都很开心,但只有胡凯这样纯业余选手的强大及普通人群的体育参与,才是中国体育强大的根本标志!

      这时我感到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就象找到了一把开锁的钥匙,又象在黑暗的隧道中寻见了一丝亮光!我终于领悟到:尽管胡凯的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在校读书的大学生运动员”、“纯正的业余选手”……这些特殊意义上的身份是任何一名专业运动员所无法比拟的。这是“眼镜侠”独有的难能可贵的价值所在,也正是辛老师在遗言中再三叮嘱我必须掌握的创作要领关键之所在!

      通过在网络中搜索关于胡凯的各种资料,我发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这种新型的训练模式和机制正是目前国家所大力倡导的!经过一番仔细慎重的思考,于是决定从这个角度入手,挖掘胡凯所特有的价值!

      这次我有的放矢:着重描写胡凯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从高三才开始参加学校里的业余训练,起步晚、训练条件落后、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繁重的课业,高考时却以优异的文化课和体育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以及进入大学之后,在首先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业余赶专业”的训练口号,长年坚持在学校里进行体教结合机制下的纯业余训练,学习训练两不误。在极其艰苦的训练条件下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直到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历史性的首次为中国、为全亚洲的黄种人夺得男子100米世界冠军等一段辉煌的奋斗历程,打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在校读书的“学院派”纯业余运动员的光辉形象!

      此时恰逢由中国奥委会新闻宣传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宣传部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体育类影视剧本。不管能否成功,我决定大胆地再去尝试一下!

      在剧本提交后的段日子里,我始终感到忐忑不安。既盼望早点接到主办方的通知电话;又怕电话里传来再次失败的消息……

      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这天我坐在电脑前创作着一部新的小说。摆放在电脑桌上的手机突然发出语音提示的响声,屏幕显示: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联系电话打来的。刹那间我的脉搏开始加速,感到一阵眩晕,甚至清楚地听到了心跳的声音!伸出颤抖的右手拿起手机开始接听,此时我感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原来,此次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了上百部影视作品,其中《眼镜飞侠》剧本戏剧核“教育体育相结合”的创意受到评委们的广泛称赞,凭借故事的独特性在众多影视作品的激烈竞争中最终荣获“最佳创意提案奖”。众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教育体育相结合”是一个体魄与人格并重、强调个人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的崭新理念。这种新型的训练机制对于催生国内高校不断探索培养具有国家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而胡凯正是中国教育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第一典型范例,是目前国内大学校园中这种新生事物取得成功的最有力证明!

      心潮澎湃的我不由得喜极而泣。但我清楚地意识到:这次成功对于自己来说只是刚刚开始起步,今后的道路还相当遥远和漫长。绝不能因为眼前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沉溺于忘乎所以、自我陶醉的狭小天地之中!我更加明白:如果没有辛老师,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功……

      清晨,雾气朝朝。青岛市太平陵陵园墓地苍松翠柏为邻,青山绿水环绕。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我静静地肃立在辛老师的墓碑前。回想起恩师生前对自己的鼓励与关怀,心中几多酸楚,几多感激……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不断对剧本进行更新打磨。斩获多项荣誉和精品文艺项目政府扶持资金:山东省年度十大体育新闻、青岛市第三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项目、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年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重点补贴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年度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立项项目……不仅获得了多家省内外热衷于体育事业的国企、民企领导的资金赞助,而且最终找到了电影的投资方。如今电影已经进入开机筹备阶段……

      创作生涯中的影视处女作开拍在即,我的内心却并没有呈现出那种翻江倒海般的激动感,反而平添了几分冷静与沉思。《眼镜飞侠》已经成为过去,今后影视文学或将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把青春献给文学梦,我无怨无悔。未来的漫漫征途上可能会面临更多艰难的挑战,但为了实现更高的梦想,在文学的海洋中我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远在天国的辛老师,您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您对我的谆谆教诲始终回响在我的耳畔,成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航标灯”和终生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强理由……

    【审核人:雨祺】

        标题:陈敬刚||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航标灯辛老师: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7276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