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赵树丛:乌裕尔河物语

  • 作者:赵树丛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9-08 16:02:16
  • 被阅读0
  •   河畔的徘徊

      中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曾有人说最多的时候有58000多条。据权威部门普查统计,现在流域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5000多条。在全国众多的河流中,有奔腾的长江,咆哮的黄河,古老的济水,文化的运河...今年盛夏,我到访了远在我国北部边陲的乌裕尔河。

      乌裕尔河这个名字有许多传说,但大概率是女真语的音译而来。意思是说,这是“涝洼地”。我信这个说法,因为乌裕尔河成就了中国著名的也是世界著名的湿地——扎龙。

      乌裕尔河是一条倒淌河,它和一般河流由西到东的流向不同,它是从东向西流的。乌裕尔河是一条无尾河,和一般河流不畏艰险、不知疲倦的奔向大海不同,它是从小兴安岭西麓发源后,经过北安、克山、依安等地到了富裕、林甸,最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大片的沼泽和芦苇中。“涝洼地”是它最确切的称谓。

      我造访乌裕尔河,不是因为乌裕尔河的这些奇特景观,而完全是我的朋友鲁君给我的精神推动。鲁君是一个林学博士,森林生态学学者,有极高的英语水平,到访过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去过莱茵河、塞纳河、尼罗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但我听他说的最多的还是乌裕尔河。

      鲁君青少年时期是在乌裕尔河的二道湾度过的,这里一个叫十五户的屯子就是他自称的家乡,是他出生的地方。他的父亲母亲却始终认为他们的家乡在登州府,只是祖辈为生计来到了乌裕尔河边。那时候并没有屯子的名字,但可以肯定的说那时这里的人家不满十五户。

      鲁君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几百户人家、一千多人了。在那个红色年代,这里有了二道湾人民公社、永生大队等等,这些红色的名字。

      鲁君从这里考上了全县唯一的实验中学。其实实验中学没有很多实验,只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当时县里的父母官为了让这里有更多的学生名字登上大学榜,举全县之力办的一所崭新的学校。实验中学不受区乡限制,他们调最好的老师,招最好的学生,还建了最好的校舍。

      鲁君就是在这里啃着玉米棒子和咸菜,实现了他的大学梦想。他从18岁离开了这里,到省城、京城求学,再到澳州、加拿大留学,知识、阅历塞满了他的记忆U盘,但他的心灵依然在乌裕尔河畔徘徊。

      他忘不了那里的柳蒿芽。这种植物是乌裕尔河畔的贵族,它耐涝、耐碱,生命力极强。当春天赋予它新的生命的时候,青绿的嫩芽就是大家的美食。别看它有点微苦,但几乎是这片土地第一个来帮助那些为温饱而忙碌的人们的使者。柳蒿芽可以凉拌,可以做菜团子,可以做汤,饥饿的时候味道格外鲜美。

      他忘不了那里的小土豆。有人考证,土豆是舶来品,是从外国引进的,现在还有很多人称它为洋芋。但在L君的精神记忆里,土豆是地道的中国产、家乡产,大量的土豆就生产在乌裕尔河边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土豆产量高、容易储存,是他儿时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来源。对于土豆,他的说法是“不吃生饿,常吃生厌,久处生爱”。如果没有父亲那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豆,他就没有记忆英语单词、化学分子式、数学方程式的能量来源。他说,吃土豆太多了,有时候看到他们就像一个个可怕的骷髅;饿了,看到他们又像一个个可爱的笑脸。

      他忘不了那条通往富裕县城的路。鲁君家离二道湾有3公里,离富裕县城有30多公里。如今这点里程都不算距离,但他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靠双脚走的。那时候他就熟识了道边的榆树,它抗风、耐碱、成材,是这里最早的树种,秋冬它们就像雕像一般矗立在道路两旁,春夏它们像灯塔一样标志着方向。后来道边逐渐变成了杨树,杨树生长快,满足了人们对绿和材的需求,但他再也吃不到甜甜的榆钱了。这条路把他引向了远方,也留下了脚下的记忆诗行。

      鸟飞走了,又回来了

      鸟是乌裕尔河最古老的“原著民”。乌裕尔河没有奔向大海,却造就了一片又一片湿地,成就了扎龙、乌裕尔河、龙安桥等湿地,孕育了成百上千的水泡子,也给鸟儿创造了生活的乐园。目前,全世界有鸟类9000多种,中国有1300多种。乌裕尔河鸟类有300多种。

      鸟类是脊椎动物的大家族,在地球上仅次于鱼类。地球上曾经有过16万多种鸟类,在地球四次的冰川运动中,大约1/4的鸟类消失了。而在人类活动之后,鸟儿就与人们相生相伴。这里鸟儿比人们更早发现了乌裕尔河,这里的人们也对鸟特别钟爱和敬畏。

      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以后,随着在乌裕尔河聚集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宽泛,不断地改湿造地、喷洒农药、收割芦苇,惊扰了那些曾经无忧无虑的飞鸟。

      很多鸟儿飞走了,不再回来了。

      心爱的朋友飞走了,人们在痛思中采取行动,第一个标志就是扎龙自然保护区诞生。

      那是在1976年6月,在黑龙江省的珍贵稀有动物资源调查中,人们第一次对鸟儿的减少有了数字的确认。在中国科学院鸟类专家的建议下,齐齐哈尔开始组建扎龙自然保护区。那阵子,湿地在中国还是一个学术名词,国家许多跟土地管理相关的政策文本中,湿地不属于任何一个地类。齐齐哈尔划出了21万公顷的沼泽、芦苇地和农田,作为保护丹顶鹤等珍禽的保护区。这些大多数是当地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依靠,但人们爱鸟,这一切都不是事儿了。扎龙保护区从齐齐哈尔市级上升为省级,接着又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现在已成为拉姆萨尔公约组织公认的十大湿地成功保护的范例之一。

      乌裕尔人们爱鸟,不但出地、出力,还用心,甚至不惜生命。这里流传着一个一家父女相传、姐弟相传保护丹顶鹤,不惜献出生命的动人故事。

      徐秀娟出生在一个养鹤世家。父亲徐铁林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代养鹤人,鹤类专家。1971年,在她还是一个花季少女的时候,就随父亲到扎龙养鹤。除了学习父亲多年的养鹤经验之外,她还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学院进修本科课程,从科学上和实践上攻克了丹顶鹤繁育的一个个难关,写下了《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等若干论文。1986年,她作为专家到江苏盐城指导养鹤,攻克了低纬度丹顶鹤越冬繁殖的世纪难题。1987年,她在抢救寻找被洪水冲走的幼鹤中牺牲,年仅23岁。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环境保护的烈士,也是乌裕尔人爱鸟的象征,上世纪8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写给徐秀娟的。2015年,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带领中国最著名的芭蕾舞团演创团队,把徐秀娟的故事搬上了芭蕾舞台,取名《鹤颂》,我在北京天桥剧场就看过这个演出,美仑美幻,动人心扉。

      后来,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也走上了养鹤护鹤的道路,在一次事故中也牺牲在护鹤路上。这次我们在扎龙得知,徐铁林的孙子徐平又走上了养鹤护鹤的人生旅途。

      扎龙保护区建成后,乌裕尔河畔又相继建成了北安、乌裕尔河、富裕龙安桥等等国家湿地公园,鸟儿保护的大环境大气候形成了,这里成了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全世界有丹顶鹤15种,这里有9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丹顶鹤栖息繁殖基地。

      那些远飞的鸟儿,又飞回来了。

      人奔来了,又离去了

      有人考证,乌裕尔河畔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史前三万年左右。

      这里人烟稀少,历史上中原王朝并没有十分重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从疆域上来讲,汉代以前的它曾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奴隶主所有制国家——夫余国,一直处于一个原始的、自在的、朦胧的状态。直到元代以后,由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等的统治愿景,中央政府开始涉足这里。清朝政府为抵抗沙俄的侵略,在这里排兵布阵。康熙平息三番之后,将收降的吴三桂部下编排为站丁,遣派到乌裕尔河畔。站人,是人们对驿站这个准军事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称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鸟比人多,兵比民多。直到现在的地名中还有站、卫、营、岗、屯等和驻军相关的名字。

      清末,政府对东北封地解禁,一些来自辽宁、山东的人涌入东北垦荒,但乌裕尔河真正设县收税是在民国初年。解放后,新的人民政府管理者们把解决人口均衡问题提上了议程,把开垦荒地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大任务。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北京青年杨华等用鲜血发出志愿垦荒的倡议,胡耀邦同志请他们到家里,和他们促膝谈心。随后,团中央授予了他们“北京青年第一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一场浩浩荡荡的向东北进军热潮开始了。这期间,有大批山东青年走向了乌裕尔河畔,现在还有一些垦荒者的第二代、第三代自称家乡是临沂的、菏泽的、济宁的、单县的、嘉祥的。郯城的、费县的。

      胡耀邦曾向垦荒青年们寄语:你们去了,我要去看望你们,希望“三年之内,可以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耀邦同志期望的烟火气,在乌裕尔河畔越来越旺,这里的人口也越来越多。除了之后从内地机械性流入的人口之外,当地大多数人是垦二代、垦三代、垦四代。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小小的富裕县人口达到了30多万,能种的地和不能种的土地上都种满了玉米、甜菜、大豆、土豆。

      但人们发现,吃饭问题解决后,还有无穷的愿望在等待着他们实现。住房从地窝子、马架子到板夹泥、轻钢瓦房,代步工具从马车、自行车到农用车、汽车,还有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等,地里那些庄稼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

      20世纪80年代伟人在南方画圆的春风吹来了,这里的人们脑洞也大开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人,也活跃起来了。乌裕尔人先是外出给人打工,接着就有自己办厂办公司雇人打工,原本死死捆在这片黑土地的关系撬动了,不知不觉人们发现这里的人少了。我在鲁芳大姐家里和她们攀谈,她对家里的房子、院子,屋里的电扇、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电吹风、电熨斗、电饭煲、电烤箱、电磁炉,还有儿子安装上的家用取暖设备、电热淋浴器,样样都是满意的。但说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又有难以掩饰的伤感和无奈,那种在她青年时期就感受到的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的场景不见了,几千人的村子现在还剩一百多人,听孩子的哭声已经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了,女儿、儿子都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聊到这里,她的眼圈都发红了。

      这里的人来了,多了,已经成为历史。这里的人走了,不再回来了,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据官方资料显示,乌裕尔河畔的富裕县的人口已从30多万,减少到不足20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诗和远方。上个世纪对这片黑土地的诗情歌声,还在人们的思绪中萦绕。现代社会的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让那些唱着青春之歌的人们,奔向了北上广,到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还有那一个又一个的天涯海角。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血脉都和乌裕尔河一起流淌,和鲁君一样,他们都从心底里爱着乌裕尔河。

      小兴安岭用无私的乳汁哺育了乌裕尔河,乌裕尔河静静的流着,絮说着一个又一个河畔的故事。

    【审核人:雨祺】

        标题:赵树丛:乌裕尔河物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2615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