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名家散文
文章内容页

方华敏——杏林春暖

  • 作者:凌云儿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3-28 22:18:07
  • 被阅读0
  •   有人说,汪朝晖把对人的关怀和悲悯,化为冷静的集品行、医术为一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细细思索,此言余谓为信然。隔着空间就能捕捉到他关切的眼神,似远犹近。那番气场,是任何时光都掩不住的神韵。

      汪朝晖的名字,多见报刊和网络。解放军某部医院肝病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词条赫然入目。然而,我却从其内在气质里看到军人的力量。仔细端视汪朝晖“冉闵再世”的微信名,仿佛打开历史的魔盒,一代君王穿行而来。

      窗外景色入酒,深远旷美。我的思绪落在岁月的对岸------

      壹

      那年冬天,雪无声落下。围墙边的红葛披上银装,只有院角的杏树挥动枝丫书写着独特的诗行。南京军区医疗队远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汪朝晖作为医疗队唯一的传染科医生,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也许军人少有儿女情长,唯有家国大义。然而,承平时代,阴晴风雨自有不同。汪朝晖夫妇不囿于尘俗目光,风物长宜。他们要让三岁儿子长大后明白,爸爸毅然决然参加维和的意义。《生命册》开篇说,主人公走过一条大街,看到路灯下的雪粉红透明,像薄薄的纱。就像汪朝晖三岁的儿子托着小小的下巴,看着爸爸的照片,遥想远方的雪也一定是粉红的吧。儿子的眼睛湖水般漫过,养着粉色的童真,贴着爸爸的体温随身携带着珍藏着。这是怎样一段关于孩子的故事啊。

      蓝盔丹心-----维和部队的美称。这支队伍闯进死神的领地,拯救灾区、战区、疫区等恶劣环境的人们于危难之中。然而,战争下的绥德鲁市运转无效。市政府成为废墟,电线杆上手指粗的弹孔触目惊心,不时有手持武器的人从眼前走过。最难的当属每天晚上抱着盔甲、防弹衣入睡。看似睡着了,其实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醒着呢。大脑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汪朝晖说:“自持其心,知其不可而不为。”

      罗素曾经称自己活着的三个动力,其中就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他说的苦难除战争和贫穷,还有疾病。利比里亚地处热带雨林,艾滋病、疟疾、流感、霍乱等传染病频发。病毒通过血液、体液、唾沫、伤口传染。在接诊的40多名艾滋病患者中,不少已是晚期,或已感染肺结核等并发症,传染率非常高。

      每个危重病人都承载着死因,正如果实带着的核。这种病像一道不停被拉长的伤口,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汪朝晖把艾滋病亲切地称为“消耗综合征”,不仅平复和消融医患之间的“结儿”,也得到患者的深度共鸣。他从特殊病例中认知广义的苦难,并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本心和坚守。

      西非属于赤道气候,战后经济落后,物资贫乏。一碗米饭、一个馒头,一盘青菜、一碟萝卜干俨然成了奢侈品。而每周空运的物资只有一次,皆以西餐为主,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所以开荒种地乃为改善伙食的举措,被大家纳入了业余的劳动课。同去的队员带去的菜籽,在那个雨天种下:大蒜、小青菜、四季豆等。而它生长过程,岂止一粒种子开花结果呢?

      “征人归路许多长,莫向花笺费泪行。”

      难忘那个夏日,汪朝晖载誉归来。门前围墙边的红葛枝叶繁茂,院内的杏树挂满串串黄杏,只为远行而归的慰藉,只为安抚一起走过的寒冬和春满。他胸前“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熠熠生辉,以爱和使命,书写了军旅生涯中最闪亮的篇章。

      贰

      时间流动,具有纵向性。它涵盖成长的诸多细节,属于个人的纪年。一个人内心格局慢慢修炼而成,需要历经挫折、艰苦,如打铁的淬火,坚强又柔软。汪朝晖的父母从医,他们医术、才情携风骨并存,为民治病,福惠一方。医院楼道里弥漫的酒精和消毒水味儿,药房飘出的药香,还有常听到的抢救和心肺复苏等医学术语,给汪朝晖的少年留下太多挥之不去的印象。“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世间最美的传奇莫过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父母给予汪朝晖的教诲和殷殷期待,曾那么深深烙于脑中。天资聪颖如他,耳濡目染及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他,并造就其不盲从别人,也不覆辙自己的特质。医生已然成为家庭的核心标签。当他读到唐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读到《菜根谭》:“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深感肩负致力为民之责,也探微隐藏文字背后的意味深长。

      提起肝病,自然连想到转氨酶等指标。殊不知患者身上堆积的重量。如今肝病患者也许更多的只显示监护仪器上的数据,电脑上的指标。而汪朝晖却不以为然。他所关注的除了肝病的形态特征,还有病人的情感诉求。他没有将自己简单地看成科学的应用者,而是医生关乎人心的问题。他对患者体恤关怀、不离不弃,就像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唯伊说的,于不幸之人,深切地问一句:“你哪里不舒服?”

      网上患者留言:“我姑姑因为肝腹水,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南京。入住肝病科后,得到汪朝晖医生的悉心关照和精心治疗。”;“我来自哈尔滨,因肝腹水住院。汪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经过基础治疗,病情已慢慢好转。”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人生惆怅和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医护的感谢。那些经过治疗好转和痊愈的信息于网上传开,慕名的,向往的病人因此而慰藉,亦或重现希望之光而纷至沓来。“朝晖”这个来自太阳的名字,散发的温暖气氲连带整个病区也明亮起来。诗人冯至曾写《鼠曲草》:“不曾辜负一个名称,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不辜负高贵的洁白,默默成就死生。”若演绎成今时的场景,画面的留白处,分明可见清风徐来,医患相见,分外亲切。

      多少次走过医院,时间深处虔诚地遇到过的尊者,以及文中的患者,或者相处的日常,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医生需要情怀,选择这份职业,就是全心奉献和付出,并用最大的努力去恪尽职守,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份职业,用专业创造生命的奇迹。汪朝晖如是说,也身体力行这样做。

      叁

      庚子年春节,万家团圆时,“新冠”突袭武汉,泪雨流过江城连缀成片,融为灵魂之殇。灾难降临,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汪朝晖来不及与妻子商量就递交了请战书。多年夫妻如知音,他明白妻子的不舍,她也知晓他的义无反顾。出征仪式上一句“你做好防护!”,融进妻子多少爱和牵挂。当年执行维和任务时那个三岁的儿子,已从粉色童真中成长为高三的学生。依偎父母身边,俨然大人模样。早春极清,丝丝凉风模糊她的双眼,无以言说的心情,有镇定,有忐忑,也有不安。

      这是职业生涯中肩负的最艰巨的挑战。

      汪朝晖工作的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只有10天时间。不仅吸引数千万网友担当的“云监工”,也见证了中国速度。它承担着国人的期望,也担负着顺利抗击新冠的使命。

      抵达武汉两天后开始接受第一批患者。尽管有心理准备,也做足功课,但看到那些危重病人,汪朝晖的心沉重起来。进入病区,汗水在防护服里慢慢渗透,护目镜因呼气也变得模糊不清。加上应付突发情况的处置等,感到压力和肩上的责任。在这里,他目睹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既是施救者,也是见证者。每天卸下笨重的“铠甲”,戴几层手套的指甲变成了紫颜色,脸颊因戴口罩留下的深深印痕。

      火神山医院的1400名军人连同驰援武汉的白衣天使,每天都要完成穿戴和脱卸这身最普通也最必须的行头。这重复和严格的穿戴背后,隐藏着多少难以言喻的痛苦。医学的有为和有限,疾病的凶险和顽固,同时体现着医者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所在。透过写满“加油”的防护服,那个春天,多少人用心的目光打量啊。

      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

      汪朝晖接到儿子来信:“您身为军人,疫情来临时,应理所当然冲向第一线。当年国家需要之时,您不也义无反顾地远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并凯旋而归吗?”榜样父亲像一面镜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的一言一行。

      离开武汉时,武大樱花已凋谢,而南京杏花正绽放:杏林春暖,只等君归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去年夏天,南京遭受碌口机场因集聚性而引发的重大疫情。形势严峻,任务紧急。汪朝晖一句:“我参加过武汉抗疫,有经验。”就直奔主战场。顾不上年过五旬、体力透支的身体,毅然投入到核酸采样队伍里。炎炎夏日,酷热长夜,长时间的、连轴转的核酸检测引起手腕酸痛、腰背麻木。犹是那身防护服的密闭性,让他经受了更严酷的考验:虚脱、窒息......

      今年春和景明之时,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持续大量的新增病例,让整个城市不堪重负。汪朝晖毅然决然加入东部战区医疗队,接管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放舱医院。还是那身防护服伴随他,汗洒抗疫战场。他说,防护服是一身铠甲,要上阵杀敌,就必须适应它。

      二十多年的日子悄然而过。在漫长的时间段,汪朝晖远赴利比里亚、多次逆行疫区,用行动践行诺言,为医者仁心做出最好的诠释。也许,他见过太多的无常,渴望安定的生活。而葆有的那份纯良,像杏花一样,馨香自来,幽微无言。并带着真诚与坦荡,成全医者与患者的检验。

      时间像一条匀速前进均匀等质的直线,而原本相同的时间却拥有不同的体积、容量、空间。那些平凡中的英雄故事,带着清晰的影像和色彩,声音和温度,留存于记忆。然而今天,还有人记得那些维和英雄吗?还有人记得那些抗疫中的温暖瞬间吗?

      这篇文字,献给那些执行维和任务、抗击“新冠”疫情的军人,一个纪念。

    【审核人:雨祺】

        标题:方华敏——杏林春暖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ngdianmeiwen/5926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