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我读《影响力》

  • 作者:薇清清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09-19 17:27:25
  • 被阅读0
  •   记得在我刚毕业的时候,读了一本很厚很厚的书-《社会心理学》,对我影响很大。不仅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了解了一些行为和心理之间关系的理论知识。最近读的《影响力》也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主要论述了如何基于心理学原理来提升个人或者企业的影响力,以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书中充分地分析了商业和管理中的个体行为心理、社会心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一、互惠

      中国有句古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讲的就是互惠。先敬一尺的人,往往成绩斐然。虽然人们常说这句话,也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先敬一尺的人却是少数。我们有很多传统基于的是互惠原理,比如:结婚随份子,生日送礼物,过年过节相互探望等等。更多的人趋于眼前利益,会对自己有利的人,更愿意先敬多敬。当然也有很多出于感恩的人,可往往优先级低于前者。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社会现状。

      曾经听过李嘉诚的一则故事,他与人合作,对方拿7分,自己拿3分,看似拿得少了,实则与他合作的人多了,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那么,他就有了很多个3分,成为了收获最大的人。多年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处事原则,就是无私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且不求回报。个人认为帮助的人的基数越大,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就越大。首先是会获得成就感;其次,假如在帮助了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能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帮助自己,那就是巨大的福报;再次,我相信一心向善,乐于助人的人,一定也会有好的福报。当然,绝对不能因为帮助了很多人却没有获得任何回报而怨天尤人。有回报是福报,没有回报有心安。在此希望读到这里的朋友,可以多用互惠原理行事。

      二、承诺和一致性

      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同时想让他人看到和感受到自己是言行一致的。尽管有时并不那么一致,人们也总是喜欢不断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一点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我做了一个决策和发表一个观点时,如果有人提出质疑,就会开始自我保护模式。我会从多个维度佐证自己的观点,来保持一致性。事实上可能不知不觉地引入了对方的观点,借口说这是另一个维度,也是自己观点的一部分,并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核心,以保持自己的一致性,最终结果是双方貌似达成了共识而互不承认自己的片面,把别人的质疑的维度变成了自己没有表达出来的自己的维度。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记得我与同事的沟通中,也经常出现本来针锋相对和面红耳赤,到最后对方的观点却变成了自己的观点,且认为自己本就是这么想的,两个人中必然有一个是沟通高手。

      由于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人们往往会因为承诺而使行为保持一致性。虽然很多人会因利益原因没有履行承诺,或者认为不重要而忘记履行。人们在下意识里会践行各种认知中不一定是诺言的承诺,当一个人将承诺与行动保持一致性的时候,这个人就拥有了一座金矿。信仰、言语和行为不一致的人,会被看作表里不一或思维混乱。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的人,大多个性坚强,能力出众,给人以逻辑性、可靠性、诚实感。所以对自己而言,作出承诺并保持行为和结果一致性,是处事法宝!对他人而言,让对方作出承诺,会收到更好的预期。

      三、社会认同

      我们的行为,大多基于社会认同的原理。社会认同是个中性词,本身没有褒贬和对错,但具体的认同点就可能会有得失或感受的不同。

      当今社会,可以把社会认同分为线下和线上。在生活中(线下),人们的很多行为大都遵循着社会认同,或者说人们用社会认同来佐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网络上(线上),会充斥着抱怨和真实内心的另一面。随着实名制的进一步深化,或许会有改观,当然更需要正确引导。其实,这都是人性的体现。我认为文化也是一种社会认同,西方认为的自由平等和我们认为的自由平等似乎是不一样的。政治也是一种社会认同,西方以为他们的政治体制具有先进性,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体制更有优越性。在这也大胆预测一下,我觉得在未来若干年后,很可能会体制趋同,各方都在完善和优化体制,以谋求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发展。虽然趋同,各方也许会宣告是自己一方获得了胜利,认为是对方向己方作出了靠拢和改变而得。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没有把握或不确定时会依赖社会认同来做依据,以保护自己。当然并不是有社会认同,就一定是正确的。影响力强的领导者,会利用事件制造氛围,让社会认同原理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另外,社会认同并不一定指全社会,当有一定人群时的群体认同,就可称之为社会认同。大家千万不要走向非黑即白的极端想法,而要辩证地看问题。

      四、喜好•权威•稀缺

      看到这一部分,对我还是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从各项社会效应以及实验结果来看,人们会更容易对外表有魅力的人产生信赖,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会更喜欢和自己相近(相似)的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做投其所好的事情,以达到自身目的。去作一个受人欢迎和喜欢的人(当然这些需要很多基于原则的行动),会增加你的影响力。

      人们往往会跟着权威走。比方说医生对我们而言,在某种疾病方面,他就是权威,我们会遵从他的意见。北京301的医生就要比社区服务站的医生权威。人们会顺从权威专家的意见或指示,尽管前些年出现了很多假专家。当然权威还包括权力,所以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专家或更有权力的人,借力也可以。

      不管是什么,当你知道要失去它的时候,就会开始珍惜它。在物以稀为贵方面,现在有各种饥饿营销,人们对此也是乐此不疲。前几年,我为了买到一部华为保时捷手机高兴了好多天,验证了越是少的,越不容易得到的,人们越想得到。

      综上所述,这是提高影响力的几个心理学原理。作者用了大量的社会事实和实验来佐证,基于每一个原理,作者也提到了破解之法。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工具书,属于“术”的层面,了解和掌握这些可以使人提高成功率。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要掌握“道”,即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价值体系。从原理、原则出发,“道”“术”结合,来做人做事。

      在此与您共勉。

    【审核人:雨祺】

        标题:我读《影响力》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31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