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之际雨水少,气温也比较恒定,因此,不仅取暖前那段日子人们家中没像往年那样凄冷,整个暮秋也呈现出了秋高气爽、秋叶飘飘的美好景象。道路边、高坡上、山野间的树木展现出秋天最美最好的状态,也吸引了许多人奔赴秋野秋山,尽情享受秋天的美好。那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几乎都是秋景的照片,令人赏心悦目。一片树叶,能经历萌芽、展绿、变黄、枯萎离枝的整个过程,看似自然而然,实际上却并不容易。有多少个秋天,还没等把最靓丽的色彩展现出来,一股冷空气袭来,它们便被迅速冻干,强行脱离枝干,颜色还是那种深绿色。如果说,塞北的春夏缺乏过渡,那么塞北的秋冬也同样如此,频繁光顾的冷空气让一切都充满变数,给秋冬之际的大地原野蒙上了一层萧瑟之气。
犹记的,去年秋冬也雨水稀少,但冷空气却光顾得早,使疫情笼罩下的小城平添了许多凄冷无助。人虽被称之为万物之灵,但在自然在疫病面前,却像一棵弱不禁风小草,令人喟叹。战乱、疾病、自然灾害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灾难,去年的11月底、12月初正是新冠疫情大爆发的时期,那一段过往真是不堪回首!天灾犹可恕,人祸不可宥。许多战争都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进行,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放之世界皆准的真理。
前一段时间,参与了一次文学活动,集中阅读了较多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感触。我相信,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用心写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为什么会出现较大的层次呢?作者的素质是一方面的原因,这素质包括文字功底的深浅、语言感悟能力的高低、思想认识的深浅等等,一篇不成功的作品和一篇成功的作品都可以从上述差异中找到原因。当然,素质的提升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一个长期阅读、观察、写作的积累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当然,如果你回过头去看自己的过往,你便会发现过去的努力不会白费,与过去的那个你相比,如今的你已成熟许多。重要的是,这种努力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只要你想写作,只要你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和建树,坚持是很重要的。关于这个不过多说。我想说的是,同样的素质下,为什么有人能够出彩,有人却写的干巴巴的?为什么同一个作者,写出过较好的作品,但换一个题材后写出来的东西却稀松平常?就我的理解,或许这便涉及选材、构思、技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题材的同质化问题,就是说同一题材,已被太多人所写,你再写也难写出亮点来。而这种同质化的写作还比较普遍存在着,比如童年、亲情等等。还有一个是选材的陌生化问题,就说是你写的是你所不了解的领域,很难出奇,例如不少写的“好人好事”,便非常容易成为表面化的干瘪的通讯报道。还有就是技巧的问题。许多人往往习惯平铺直叙,缺乏曲径通幽的手法,写出来的东西一览无余,如果感情再不够充沛,那自然难以打动人。写你熟悉的领域,选你熟悉的题材,精巧构思,为读者设置“阅读障碍”,无论对散文还是小说都是这样。当然有些东西我也是一孔之见,也不定准,具体问题还得自己去领悟,只有自己领悟到了,才能主动改变,从而提高。
时光飞逝,离新的一年仅一个月了,不免感慨时光之无情。无论收成多还是少,我们还得坚持下去、努力下去,雪绒花永远伴你一路同行!真诚感谢各位亲们对平台的支持,期待2024我们更精彩!